專訪楊偉雄局長:盼創科發展聚焦三個領域

楊偉雄指,發展創新科技最重要的兩個元素,是標準和平台,若兩方面均有優勢,則無往而不利。
中國正在落實今年開局的「十三五」規劃,當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大力支持的「雙創」(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中國製造2025」,有助推動國家邁向全面小康社會。創新及科技局於去年成立,欲把握國家發展的機遇,為本地經濟創造價值。

融入關鍵為標準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早前到訪北京,與工業及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會面,提出在「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等策略下,內地與香港將加強創科產業的交流合作。他提及有關會面時形容,「懷部長與香港科技界有緊密聯繫,與羅范淑芬等人常有交流。」
楊偉雄表示,那次會面主要環繞香港和內地如何融入世界。他認為融入的關鍵是標準。「現時世界有很多不同的標準,例如大數據、智慧城市等的標準,香港可以發揮作用,讓內地融入世界。」楊偉雄解釋,香港熟悉西方標準,能幫助國家設立更接近西方的標準。「希望有一天,中國的標準就是全世界的標準。」他說道。
楊偉雄指,發展創新科技最重要的兩個元素,是標準和平台,若兩方面均有優勢,則無往而不利。在十三五規劃下,內地鼓勵雙創,楊偉雄與工信部會面時建議香港和內地建立一個有關雙創的交流平台,讓內地企業與香港的國際水準接軌。

中港兩地同步升級

楊偉雄指,「互聯網+」可分為大數據和物聯網,能有效推動內地經濟發展,香港要想的是如何協助本地企業家進入內地市場。他認為,現時內地了解香港企業家的長處,期望他們引進創新概念,創造更大價值。
李克強總理於去年中提出「中國製造 2025」,預期至 2025 年,中國將從「製造大國」晉身「製造強國」。近年中國勞動成本不斷上升,難以繼續支撐勞動力密集的工業發展,因此需要提升工業水平,帶動經濟轉型。楊偉雄表示,兩地正在思考如何一同「 升級 」,以及其中的分工。「 有些產業不適合香港做,因為地方不夠,所以應考慮一部分於香港做,一部分於內地做,結合雙方優勢。」

建立平台完善生態鏈

在推動雙創方面,去年底香港首次舉辦國際創客節,邀請逾千名內地創客來港交流。楊偉雄形容,他們與香港創業思維不同,但同時亦能從本地創業家身上學習,希望將來兩地創客能定期交流。楊偉雄構思,每年舉辦訪問團,邀請本地創客到北京跟內地大企業交流;每年在港舉行的國際創客節繼續邀請內地創客來港交流,有助雙方互動合作。

科技屬於世界 交流有助提升

政府作為領頭羊,已率先在《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等公佈各項推動政策。今年政府提出的創科創投基金、院校中游研發計劃、創科生活基金等,皆以長遠發展為目標,促進創科生態環境發展。例如 20 億元的院校中游研發計劃旨在透過投資收入,資助院校進行重點科技領域的主題研究,以推動大學進行更多中游及可轉化作應用的研究。楊偉雄指,「那些高層次的基礎研究必須進一步化為中游的研究,將知識轉移到社會發展上。」
不少學者曾指出,本地學者的科學水平達世界一流,不過在技術轉移上未能追上,令研發成果的經濟價值未能完全展現。楊偉雄不認同這種說法。「今天市場是全球化,不能只看香港市場。別人買了你的科技,你也能買他的科技,這才是交流。科技是世界的,跟知識一樣,要交流才能提升。」
機械人是政府希望社會重視的一個重要創新科技領域。(Pixabay圖片)
機械人是政府希望社會重視的一個重要創新科技領域。(Pixabay圖片)

創新必要有市場

他坦言:「創新這東西,並非最好便一定贏,最重要的是市場。」他續指,即使產品創新、質素高,若自己沒能力將之發揚光大,交予他人開發也未嘗不可。他認為,只要將眼光放遠一點,科技的交流長遠終能幫助香港發展。楊偉雄堅信,政府要做的是令本地創業者得到更多機會,更容易起步,但始終任何創業者最後都要面對全球化競爭,「 這一定要他自己幫自己」。
透過 20 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楊偉雄期望,隨着與私人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善用其專業知識、網絡及經驗,協助創業者達致成功。他又指,未來會透過政府間的合作,建立更多交流平台,向本地創業者和科學家提供資訊。在研究方面,他認為吸引世界最尖端的科研機構來港非常重要,藉此提升香港的科研水平,展現「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楊偉雄早前於立法會表示,創新及科技需政府、業界、學術界和研發界「官產學研」充分合作,共同發展。他形容,這是一個良好的創科生態系統。

創新聚焦 成功可望

創新科技雖無邊無際,楊偉雄卻希望社會能聚焦三個領域:機械人、智慧城市及健康老齡化。他指,香港在這三方面的發展有需要,也有優勢。機械人方面,楊偉雄指香港技術先進,在港大、中大及科大皆有研究;而且機械人是智能生產和智能服務的重要元素,本地需求殷切。智慧城市方面,楊偉雄認為本港的城市管理非常出色,值得自豪,有條件大力發展。而老齡化方面,香港為世界人口老化問題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他相信若把健康老齡化的概念發展得宜,既能解決本地問題,亦能創造價值。身為創科局局長,他表示,局方的責任是引導和促進創科發展,包括提出大方向、提供基建、交流平台等,起領頭作用,往後則須依靠各界合作。
楊偉雄表示,透過官產學研相互合作,最終期望香港出現獨角獸公司,即估值達到 10 億美元的初創公司。「我們現在很努力,希望幾年之內可以有獨角獸,這對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將有很大的啟發作用。」他形容,目前已有公司相當接近。「 看看 GoGoVan,在數碼港的孵化計劃下成長不足兩年,最近一次估值已達1.5億美元。再看看 WeLab,估值已差不多到三億美元。你想想,這些大公司都是香港人創辦的,那絕非不可能的事。」
創新科技雖無邊無際,楊偉雄卻希望社會能聚焦三個領域:機械人、智慧城市及健康老齡化。(灼見名家圖片)
創新科技雖無邊無際,楊偉雄卻希望社會能聚焦三個領域:機械人、智慧城市及健康老齡化。(灼見名家圖片)
(原刊於香港中華總商會會刊《商薈》2016年4月號)
(封面圖片:灼見名家;Pixabay)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