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畫的突破

繪畫藝術就是美術,看着美就可以了。大部分觀者都會同意,波提且利的畫很美。後來英國前拉斐爾派(Pre-Raphaelite)畫家就非常尊崇波提且利的畫風。

人文主義抬頭催生文藝復興

前幾星期談安吉利柯修士畫的《聖母領報》(註1)時,曾提到安修士受到當時開始興起的人文主義(Humanism)影響,在描繪聖母時減低了她的神性化,提高了她的人性化。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主要推手,而波提且利的大型神話故事畫如這篇文章的主題《春》,可說是人文主義傳世繪畫藝術上,最大型、最突破的先鋒。

人文主義的興起,其來有自。由12世紀開始,羅馬教廷漸趨衰敗,神聖羅馬帝國未能為人民的精神與物質生活提供一個穩定兼環環扣合的社會政治架構;意大利城邦興起,經濟發達;愈來愈多歐洲國家成立君主制;封建制度開始瓦解。總體來說,宗教與傳統思想及體系對人們的支持與指引開始減弱,代之而興的是人們對自我的肯定,獨立的自信,與對現世的熱愛,個人主義慢慢抬頭。

人文主義從意大利俗世(即非宗教人士)文人中萌芽,詩人但丁(Dante)與詩人哲學家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圖1,註3)是先導。彼特拉克就是首先把中世紀稱為《黑暗時代》(Dark Ages)的人,形容沒有了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思想是黑暗的。

最後,君士坦丁堡於1453年淪陷,回教徒佔領了這個東羅馬帝國首都,無數信奉基督教的文史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建築師攜帶大量古希臘典籍逃奔歐洲,為歐洲帶來強大的文化衝擊。意大利地理上接近君士坦丁堡,也是當時歐洲最興盛的地方,大部分學者留在意大利,當地有識之士因此得以讀到大量古希臘典籍,受到啟發,推動人文主義,催生了文藝復興。

圖1: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
圖1: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

靠知識靠努力塑造自己未來

雅各‧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註3)1860年在其權威性著作《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圖2,3),把人文主義具體定義為透過研究古希臘與古羅馬典籍,塑造個人世界觀,從古代世界中找到改革現代文明的方法。這是一個入世,以人為本的世界觀,側重凡人取決自身行動的力量,而不是盲目的跟隨一個信仰。

圖2:雅各‧布克哈特的著作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最新英文版封面,即為波提且利的《一個年輕女士的畫像》(Portraitofa Young Woman)。
圖2:雅各‧布克哈特的著作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最新英文版封面,即為波提且利的《一個年輕女士的畫像》(Portraitofa Young Woman)。

圖3:雅各・布克哈特的著作《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最新中文版封面為波提且利的《春》。中英文版皆以波氏畫作為封面,可見其代表性。
圖3:雅各・布克哈特的著作《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最新中文版封面為波提且利的《春》。中英文版皆以波氏畫作為封面,可見其代表性。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與天主教並不對立,相信天主賦予人類選擇與天賦,人類應該積極主動的盡量利用這些選擇,發揮天賦。教廷沒有感受威脅,人文主義得以茁壯成長。其中最重要的推手之一,羅倫索‧麥迪奇的精神導師費奇諾(Marsilio Ficino)(註4)本身是一位天主教神父。文藝復興時期很多畫家如波提且利,達文西與米高安哲羅,接受人文主義,同時亦是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

人文主義的中心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普泰哥拉(Protagoras)(註5)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不主張整天活在懺悔中,為死後而活的思維。鼓勵人們自由探索,獨立批判,打破傳統宗教的思想桎悎。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知識和努力,自由塑造自己,創造自己的未來。因此他們比較注重此生,當下的自己與社會環境。

1375至1406年,薩盧塔蒂(Coluccio Salutati)任職翡冷翠大臣(Chancellor of Florence)期間,積極推動人文主義,使翡冷翠成為人文主義之都。人文主義變得受敬仰,上層社會開始讓下一代接受人文主義教育。到了15世紀中葉,人文教育在翡冷翠上層社會已經非常普及。

羅倫索‧麥迪奇(Lorenzo Medici)於1469年接管家族掌舵之位,他從少即受人文主義薰陶,對藝術,政治與世俗的享樂興趣大於宗教,身旁圍繞着的都是人文主義者,自己也經常寫一些人文主義的詩歌。在他大力支持下,人文主義在文學,繪畫,雕塑等藝術上得以爆發性的發展,一眾畫家如波提且利,達芬奇,米高安哲羅,拉斐爾等得以自由發揮,地位也漸受尊崇,成就了藝術史上的文藝復興。

這就是波提且利繪畫《春》與《維納斯誕生》的社會與思想背景。

突破宗教題材人文畫作先鋒

波氏是一個皮匠之子,沒有受過人文教育,但與麥迪奇的宮廷人文詩人與哲學家坡利茲安諾(Angelo Poliziano)熟稔,可能詩人跟畫家談過這些古典希臘神話與人文思想,畫家記在心裏,繪畫時就應用起來;也可能畫家收到具體繪畫人文主義神話故事的要求,請益於詩人。也有一說波氏是受費奇諾(Ficino)的影響。這幅畫究竟是誰出資誰定的主題,至今仍是個謎。曾經一段時期,藝術史家認為是麥迪奇家羅倫索一個表兄弟為自己小登科誌慶而訂製,後來這個說法被推翻,卻未有新的確切說法。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幅畫是掛在一個私宅裏,作為私人欣賞之用,所以題材大膽也不怕。

為何說它題材大膽呢?我們用現代眼光去看這一幅畫完全沒有問題,但要知道在這幅畫面世前超過1000年,自從天主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差不多所有畫作都是為宗教服務的。據估計15世紀中葉時87%意大利畫作是宗教畫,餘下只有13%屬於世俗畫,而多數世俗畫都是富人或者天主教領袖的畫像。1460年代曾有畫家坡拉歐羅(Pollaiuolo)為麥迪奇家族大老比阿魯‧麥迪奇(Piero de’ Medici)作過幾幅只供畫主欣賞,描繪希臘神話大力士赫克力司(Hercules)的畫,但這些畫沒有流傳下來,在其後20多年也沒有其他描繪希臘神話的畫作面世。波氏完成於1482年的《春》是第一幅。其後他在數年間先後繪製了共4幅希臘神話故事畫,包括1486年完成的《維納斯誕生》。其後也繪畫了多幅神話故事畫,是諸文藝復興巨匠中相對宗教畫而言,神話故事畫傳世量比例最多的一位。這些畫作的出現,代表人文主義與享樂主義開始廣泛的備受認可。波提且利這幾幅畫,開創了神話故事畫這一類型的先河。其後拉菲爾(Raphael),提香(Titian)與魯賓斯(Rubens)都畫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就是達文西也畫了一幅《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圖4,註6)。

圖4: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原達文西作品(1515—20),現已散佚。此乃西斯圖(Sesto)抄本,現藏英國威頓大宅(Wilton House,England)
圖4: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原達文西作品(151520),現已散佚。此乃西斯圖(Sesto)抄本,現藏英國威頓大宅(Wilton House,England)

天主教表揚貞潔,鼓吹禁慾,裸體帶着性的意味,而被絕於所有宗教藝術。只有阿當與夏娃是裸體的,而他們是墮落與原罪的象徵,人類受苦的起源。裸露代表恥辱。1000多年來,意大利人沒見過美麗裸露的人體畫作。而古希臘文化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柏拉圖更認為透過審視一切塵世美包括人體美與自然美,我們可以體會更高層次的永恆的靈性美。古希臘人體的外在美是內在美的呈現,是生命與生命力的最佳表達。所以運動員有崇高的地位。人文主義肯定人性,歌頌人性,包括人體,人文主義藝術重新描繪人體,展現人體美,就是必然的了。波提且利於1480年代幾幅大型神話故事畫,描繪表揚人體美,為人文主義吹響號角,文藝復興正式拉開帷幕。

英國衛報藝術評論員鍾斯(Jonathan Jones)認為《春》打破了繪畫為宗教說教的桎悎,藝術可以只是為了看着開心。以後四月份可以不再想着耶穌受難,也可以是春回大地的歡快。用這麼大尺寸的畫(80X120英吋)來表達這個情境更是讓人興奮。

唯美派祖師爺?

另一方面,以前的畫主題明確,但這幅《春》卻沒有明顯的意思,有說可能就是畫來讓大家討論,猜度,永遠沒有結論,也無須結論。

推而廣之,有一派畫家與畫評家並不認為需要深究畫的內容,理解背後的意義。繪畫藝術就是美術,看着美就可以了。大部分觀者都會同意,波提且利的畫很美。後來英國前拉斐爾派(Pre-Raphaelite)畫家就非常尊崇波提且利的畫風。雖然波氏在世時很受歡迎,死後沈寂了一段長時期,直到1850年代得到前拉斐爾派推為唯美主義的最高標準,才從新受到注視。但唯美是波提且利的原意嗎?我們不知道,只可以說,一個藝術家的作品面世後,他對這個作品的意義已經做不了主,只可由世人評斷。

下星期跟大家談這幅畫的象徵意義,與波提且利的畫風獨特之處。

波提且利──《春》三之二

本系列文章:波提且利:諸神迎春

註:

  1. 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意大利語FrancescoPetrarca,英語通稱Petrarch,1304年—1374年),意大利學者、詩人、早期人文主義者,被視為人文主義之父。經常四出旅遊,收集古人手稿,以此整理重現古羅馬和希臘文人的精神內涵。
  2. 雅各‧布克哈特(Jacob Burchardt)19世紀瑞士著名文化藝術史學家,1860年出版以德文寫成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Die Kultur Der Renaissance in Italien: En Versuch),記述從13世紀下半葉至16世紀中葉意大利文化發展情況,依次闡述了政治、思想、學術、社交生活和道德宗教等方面的內容,是研究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權威著作。
  3. 馬爾西利奧‧費奇諾(Marsilio Ficino),天主教神父,文藝復興早期意大利人文主義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學者,是第一位把柏拉圖全部著作翻譯成拉丁文的學者,他創立翡冷翠學院(Florentine Academy),試圖恢復柏拉圖的學院(Academy),對文藝復興的走向與歐洲哲學發展有重要影響。
  4. 普泰哥拉(Protagoras,公元前490—420年),古希臘哲學家
  5. 《麗達與天鵝》裏的天鵝就是風流成性的宙斯化身,宙斯是希臘神話的諸神之首,愛拈花惹草,無論已婚未婚,神抑或人,甚至男孩都喜愛。他成功引誘麗達,生下後來特洛依的海倫(Helen of Troy)

鮑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