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訊,歐洲各地都有的士業者起來反抗 Uber 的入侵。我們知道 Uber 是個網上服務,用手機連接乘客和汽車服務提供者。為什麼這樣做?簡單的說,因為技術辦得到,等於是說,技術推動世界的改革。但反過來我們得明白,可以改革並非必然成功。
首先,被改革的對象起來反抗;單是歐洲,倫敦、柏林、西班牙、法國等地,據報都有的士業者示威,投訴 Uber 這等服務影響他們的生計。有人反出來說,OK,這等於是我們太成功了,Uber 不是更紅起來嗎?而且,Uber 幫人賺錢,網上說,司機透過 Uber 接到的生意,可以月入數千美元,如是者,等於用網絡讓部分人先富起來。
單憑技術不能促成變革
我自己從來未有參與過的士行業,是外行。這裏,我只想指出一個顯淺的道理:懂電腦是一回事,搞的士網台(像Uber)、搞旅行社、搞書店、搞銀行等等,卻是全然不同的事。為什麼只要上網就可以搞通這些業務呢?這沒有必然。關鍵不是技術,而是對這些領域的認識,特別是對既得利益者的了解。就說的士行業,在不少的地區,都是政府管制的,稅收是政府的財政來源,而牌照的投資者,亦押下重金,投資在牌照和器材上,當然不能就此罷休。
所以,單純技術不可能促成變革。不過,這十多年來,通訊技術在世界上經歷史無前例的擴散,而技術普及讓更多的人在生活的各個領域,感受到改變的可能。就是『改變』這念頭,改變世界。當人們嘗試過上網『打的』,他們會質疑為什麼地上的服務不一樣,而越來越多人動起這念頭,就促成地上的改革。我不是說變革必定成事,可是『改變』既然出來,就收不回去。
網絡將行業財富再劃分
不少被改革的對象其實都跟土地有關。始終,土地是最原始的方式,體現權力和財富的擁有。電腦網絡動搖了土地權力的疆界,是財富的再劃分,可是,這並不改變資產擁有者和勞動者之間的關係。
Uber 在自己的網誌上,提出司機月入甚豐這論點之後,有人細看原來這數目並未扣除汽車的成本。加上 Uber 自己的佣金(單價的20%),結果打工仔依然是打工仔,原來的業者被擠掉,用者佔了一點甜頭,卻造就了幾個大網絡。下一步是大數據發財,那是另一故事了。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轉載。題為編輯所擬。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