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色情網站在網上付費、保密等技術環節,每每有創新之舉。雖然我們並不推許這樣的事業,但其狀況仍值得我們了解。
互聯網發展,更多的數據服務,容許用戶以瀏覽器作前端使用,這是所謂雲端應用。有別於以往的數據庫應用,雲端應用並非所有數據都必須即時更新,例如網上的檔案,電腦上更新了,手機上可能略過一刻才更新也可。因此不一定採用 SQL 的方法,促使新一類稱為 NoSQL 數據庫軟件的出現。
最近多談硬件,跟大家分享一段回憶。話說1969年夏秋之間看到廣告,有名為哥林比亞無線電工程學校提供的函授課程。當時我還只是小學生,但已大概讀懂坊間上的無線電雜誌,於是我請求我父親讓我就讀……
這十多年來,傳媒所經歷的,是脫胎換骨的轉變。表面上,這體現為傳媒生意不佳繼而易手,往往就歸咎網上的免費資訊。免費報紙的興起,亦加強這解釋的可信性。我卻不以為然;關於媒體的 Change,我們得了解,現在的環境比之往日苛刻得多⋯⋯
我們知道 3D 打印並不新鮮,早於80年代已有相關設備面世,但這種技術最近成為熱門話題,一方面是 3D 器材價錢下降,有助在中小企和大眾市場普及化。然而,筆者認為,更重要的卻是近來一個概念上的轉變。
政府應否積極帶動科技事業?我認為,政府積極介入,以政策振興本土工業,特別是數碼產業,是理所當然的。試想,一個地區只有一條河,用作水力發電,還是運輸,或作娛樂旅遊?這必需政府主動介入,而不能任憑市場。
Uber 成功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對這些領域的認識,特別是對既得利益者的了解……單純技術不可能促成變革。
去年,微軟公司宣布,將 Android 和 Apple上使用的 MS-Office 變為免費軟件,在合乎某些條件的情況下,用戶可任意下載使用。這事有多重要?
2007年至今,「維基人」數量逐年下跌,最近跌至三萬人左右。有論者稱,這是維基網站正步入中年的考驗,是否潮流興替之變?
社會上,建立個人資料交易機制有相當的逼切性。一方面,將來的商貿必然是電子商貿,而電貿的基礎,就是個人資料的交易。再者,我們生活的各方面都被網絡所覆蓋,個人資料實質上已被大規模的商品化。
有以為使用電腦就是環保,早期這有點道理,例如節省紙張,網上活動亦省卻舟車往還等。近年,隨着電腦和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我們卻看到數碼活動對能源的大量需求,本身就是對環境的一個威脅。
一個國家或公司擁有對算法的知識,能夠有效解決其他人未能解決的問題,那當然對競爭有利。如果技術就是我們對環境開發的掌握,算法也是技術的一種。以技術為基礎,可以發展創新的企業,這是我們所應大力鼓勵的。
Google 近年亦染指硬件,首先是 Android 出品的 Nexus 系列手機。Chromebook 的做法類似,由 Google 牽頭設計,之後開放設計引入伙伴生產……
以前,創業一事總有點不傳之秘的感覺,現在不然,書架上有各種類講述創業的書籍,課堂上亦有講授,甚至訓練營、網上論壇等等,五花八門反而不好入手。這裏我介紹一本書,Guy Kawasaki 的The Art of the Start(2015年 2.0 新版)。
眾籌等於社交網絡上的集資和產品認購,對新經濟業者愈來愈重要;但眾籌形式的集資對民眾有一定風險,法例亦規定不可隨意向公眾集資。世界各地都迎接這新形勢,並努力規管,有趣的卻是香港這方面幾乎一片空,那就抹殺了香港的機遇。
為香港的前途,現在是香港人重返工業的時候!當然,我們所指的並非那些烏煙瘴氣的工業,而是具備知識、智能的高增值製作,這才是創科局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