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企業ESG表現備受關注,愈來愈多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時,會着重考量企業的ESG表現。於房地產行業,面對日漸複雜的市場環境,有效且統一的評估體系對投資決策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香港交易所建議上市公司向投資者提供有助他們作出決定的報告,按TCFD工作小組的建議作披露。這個工作小組是如何組成的?重點目標是什麼?在執行時需遵守哪些披露原則?
MSCI ESG評級主要參考企業的ESG報告、官方網站、新聞報道等公開信息,從ESG的角度評估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績效,評估企業面對的ESG風險、核心業務的潛在機遇以及行業普遍關注的ESG議題。
世界500強企業只會購買或租賃獲取某些標準級別以上的建築物,以盡大企業ESG的責任,而發展商也會因建築物獲取較高綠色評級標準,更可向機構或投資者發行較低利率的綠色債券。
綠色科技可以在提高生產效率或優化產品效果的同時,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減少有毒物質使用與廢棄,注重可回收與重複使用的設計,減輕對環境的污染負荷,企業可以在5個範疇考慮應用。
大灣區碳中和協會於10月25日為首屆大灣區低碳建築Top 100大獎舉行頒獎典禮,表揚位於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及東莞等100幢大灣區具代表性的低碳建築,以為大灣區内低碳建築樹立典範。
港交所認為董事會是上市公司的決策單位,由董事發揮主導角色及承擔責任是最適合不過,港交所也有發出指引,要求他們按步就班完成ESG報告。
21世紀是顛覆的年代,筆者相信年輕人將會想到新構思,創造新的商業模式,Impact Investment會得到重視,既可影響這個世界又能夠自給自足。路從來都是人行出來的。
按香港交易所更新後的指引信GL86-16規定,上市申請人須在招股章程的業務部分載列ESG相關事宜。由於招股章程須予整體審視,上市申請人宜考慮是否需要同時在其他部分提及ESG事宜。
企業如果被認定損害了社會的利益,將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個別市民或民間團體會興訟,被纏上後可能要作出天額賠償或承諾才能脫身。
「ESG」在不同的年代有不一樣的名字。時至今天,以簡單加權的ESG評分也被學者和投資公司認為在數據中存有偏差,為了作出修正,所以出現了Smart Beta ESG投資的名堂。
碳排放出現正增長,要追溯到1750年,英國人瓦特發明了第一台蒸汽機,催生了工業革命,實現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而美國、中國為何相繼成為碳排放大國?
碳中和道路任重道遠,大灣區想要率先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發揮先行者角色,實施以碳排放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碳目標管理制度。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各地對於環境及社會的關注日益增加,促進了各界對ESG發展的關注,同時世界各地亦開始立定決心推動碳中和,並促進各項綠色相關的科技發展及投資。
智慧城市作為全球性趨勢,香港想要在此浪潮中脫穎而出,清晰的策略及路線圖及市民、各界持份者的支持必不可少。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若能把握資本市場的優勢及機遇,順應ESG之勢,協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將ESG納入企業戰略規劃,進行ESG轉型,可以增強氣候抵禦力,邁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隨着東盟國家對發展綠色建築的關注與投入不斷深入,中國與東盟國家應積極展開協作,加強政策溝通和經驗分享,共同推動區域能源轉型及可持續發展,實現淨零目標。
一帶一路作為中國提供給世界的最大公共產品,其綠色化和低碳化是必然趨勢。在碳中和目標下,碳交易市場的啟動為綠色一帶一路發展提供重要發展契機。
歐盟落實碳關稅雖或會為我國產業及企業帶來「危」,但同時亦帶來「機」,我們不但應該抓緊綠色金融發展的機會,同時亦應藉以完善能源轉型及碳市場制度進程。
ESG不再只是3個英文字母,又或者流於市場推廣口號,無論在全球趨勢或是國際標準下,無論是企業或個人,以至不同持份者,都必須在ESG上出一分力,讓我們的唯一的地球得到永續發展。
中國作為全球產業鏈最完全的生產大國,政府可以適當引導大學和企業的科研方向,在這些環保痛點上下功夫,找到新的製造方法。繼而,這些新的環保產品可以外銷,成為中國繼高鐵後另一項拳頭產品帶領世界。
環保已成為一個長久之戰,人們的工作、生活等習慣大大影響着全球碳排放量。如何做到有效的節能減排?還要從人類生活方面出發。
隨着工業革命的進行,蒸氣機的出現需要大量化石燃料產生動力,再加上飛機、輪船、火車和汽車等交通運輸的排放,令到二氧化碳含量比率急速上升,若人類再不重視碳排放這個議題,災難將會由下一代承受。
美國能源部2021年6月宣布在10年內將綠氫的成本降低至每公斤1美元。計劃能否達標仍然成疑,但俄烏戰爭持續推高油價及替代能源的需求,目前是投資氫能的最佳時機。
大灣區碳中和協會致力於擔當先行者角色,主動投身大灣區碳中和事業,積極尋求社會各界別協作,發揮協同效應,共同抵抗氣候變化,邁向大灣區碳中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