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造就中國崛起為何同樣的轉型我國取得這樣的成績,而蘇聯、東歐卻遭遇經濟崩潰、停滯、危機不斷?
中國給其他南南合作的國家帶來的不僅僅是經驗與資金,很重要的是提供了視窗機遇期。並且,因為中國這些產業規模的龐大,很多國家都將因此受益。
「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心是促進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加上「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非洲戰略,促進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非洲。「一帶一路一洲」戰略將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造血」機制,同時有利於中國自身。落實「一帶一路一洲」戰略需要中國企業提高素質,同時需要政府集中力量,可考慮成立對外發展合作部。
發展條件屬於最差的埃塞的成功也為其他非洲國家的減貧和發展提供了經驗、帶來了曙光,並引起了非洲國家對中國的發展經驗和來自於中國的發展理論的重視。
在一個人口這麼多、底子這麼薄的國家維持了這麼長時間的快速增長、取得了這麼多成績,是人類經濟史上不曾有過的奇蹟,但是在中國轉型過程中「中國崩潰論」在海外卻不絕於耳。國內也有不少學者和評論家只看到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轉型中國家必然存在的各種問題,忽視了上述成績,也不能了解中國的發展、轉型經驗的一般意義。
我國是從1979年的改革以後成為這13個經濟體當中的一個。後發優勢是《中國的奇蹟》一書準確判斷中國可以在漸進雙軌的改革進程中維持高速增長的依據,要判斷我國未來是不是還有高速增長的潛力,最重要的是判斷後發優勢的潛力在我國到底還有多大。
林毅夫和蔡昉、李周三人在20年前出版的《中國的奇蹟》預測了中國若堅持以漸進雙軌的方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推進改革,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有可能在2015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當時多數學者把這樣的預測當做是天方夜譚。
我們沒有簡單地對號入座,拿現成的理論作為分析的框架和判斷的基礎,而是深入了解中國出現的現象背後的形成機制,形成自己的分析和理論框架。對中國未來發展的預測,我們則直接抓住現代經濟增長是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以及發展中國傢具有後發優勢的這一本質,了解到只要中國經濟能夠維持穩定,並在沿着比較優勢的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即使中國經濟還存在許多體制機制問題,經濟仍然能夠以高於發達國家幾倍的速度來增長。
《中國的奇跡》出版的當年以及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分析和預測遭到學界和輿論界的質疑,認為我們過於樂觀。不僅許多人認為說「中國的奇跡」為時過早,而且,中國崩潰論的聲音此起彼伏。出乎主流經濟學界預料之外的是,在此書出版後20年中國實際的改革步驟、內容、進程和我們這本書所主張的基本一致,經濟也基本沿着我們在書中所預測的軌跡發展,經濟增長率不僅沒有下降,而且,還略有上升為年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