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行了港台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會。五位港台專家學者和資深教育工作者,就兩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況、保護、教育和推廣,交流意見及心得。
2014年10月24日下午參觀台北故事館,侯幸佑執行長導覽後,雙方座談,藉此了解私人「認養」並活化古蹟的成功個案。參觀過台北故事館後,我忽發奇想,日後本港的非牟利團體可考慮「認養」本港的廟宇,並利用有關文化空間傳承、保育及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當然內裏會涉及一些利益、權力及信仰的複雜問題,但也可以作為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本校兩年前向教育局提交非物質文化遺產全方位學習課程計劃書,能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讓學生走進社區,親身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學生對學習有新的體驗。由於長洲地理位置獨特,一向是全港中、小學生的進行考察及戶外旅行的熱點,島上沒有汽車行駛,環境清幽,學校一般都放心讓學生自由探索。島上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提供高中生物及地理科的戶外考察課程,求過於供,每年均有超過三成的向隅者,可見本港的全方位學習需要的殷切。
香港的文化局由於政治因素已胎死腹中,現只由民政事務局轄下康樂文化事務署管轄的香港文化博物館撥出數名人員組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組小組負責,就連收集及整理本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工作亦只有外判予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負責。在財力資源方面,香港政府對保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亦乏善可陳。
如何在家居環境營造一個適合種植蘭花的場所﹖相信首先要清楚知道不同環境的特性及條件。窗台及露台的光照、濕度及溫度各有不同,種蘭者宜因應自身的家居環境,才決定種植哪些屬的蘭花,切忌心多。蘭花各屬都有其個別生長特性,就算同屬亦因不同原生環境而有不同的生長需求,故需多閱讀種蘭刊物及瀏覽蘭花網頁,以增加對各屬蘭花的特性,更直接的是聆聽資深蘭友的分享或直接向他們請教。
蝴蝶蘭是最早為人所發現的洋蘭,其屬名Phalaenopsis是由phalaena(蝶蛾)及opsis(形象)而來,普通名為蝴蝶蘭。目前已發現約有60個原生種,多生長在森林或雨林的高樹上。
筆者希望香港政府及相關部門可以積極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對極危及瀕危的本地蘭花品種進行大量繁殖,並重新引種植株回合適的野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