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文化

蓮麻坑村——留下革命與抗日足跡的隱世桃源
作者:編輯精選2015-09-21
蓮麻坑這個客籍村莊可以説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這裏先後湧現出同盟會暹羅分會會長葉定仕、投身抗日的馬共領導人劉一帆、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隊香港老戰士聯誼會會長葉維里……
同撈同煲——同德大押的日常
作者:編輯精選2015-09-09
店鋪的後座是廚房,外有空地,上有瓜棚,下有一口井。每逢大雨過後即見水瓜頓然長大了,而打上來的井水又清涼可飲。50年代冰箱尚未普及,夏天把西瓜放置井中,撈上來切開如經冷藏,特別可口。
以新媒體輔助傳統學習與閱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8-30
「其實生活就是學習,小朋友好奇心大,會問很多問題,看見毛毛蟲便會問為何它會爬來爬去,長大後會如何?家長可以拿一本書和他一起探究,這樣學校配合學習,家庭配合生活。」
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8-29
書的顏色、圖畫、質感、味道、感覺,電子書絕對不能代替。這是人的一種感覺,閱讀本來是一種感受。
當鋪有趣過米鋪
作者:編輯精選2015-08-28
熱天把棉被和冬衣交付當鋪,冷天才贖出,納息不多的話,保存得較好又省地方。
綠腳丫發起人柯佳列:親子閱讀的社會力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8-01
綠腳丫這個教育團體,今年年中出版了《香港遊》繪本集,網上預售已錄得超過5,000本的佳績,活動也辦得愈來愈大,可謂「平地一聲雷」,吸引了各大傳媒的注意。然而,綠腳丫的宗旨及願景,卻帶點神秘。今年書展,綠腳丫主辦人柯佳列(Kenny)以「親子閱讀的社會力量」發表演講,詳述了他的野心:綠腳丫,不只是教育,而是改變社會的基本步。
侯孝賢:「影評和票房面前,我更看重自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7-28
有理想不是坐在那裏不動,養分是哪裏來呢?除了看影像,不要放棄看小說,看文字的東西,這是非常重要的。決定做一件事情並不是小事,要決定是不是一輩子要做;真的要做,就要下定決心。
陪孩子讀書:為何閱讀,如何閱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7-23
閱讀似是靜態,其實要體會內容,提煉心得,化而成圖畫、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創作,也是一個將書本內化(internalise)的過程。從此,書本不會只是水過鴨背,因為它已走進孩子的生命。
栽種筆尖的夢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7-13
八名得獎者分別來自香港、內地和台灣,取材新穎別致,部分更聚焦於社會邊緣掙扎求存者。
楊榮文──在多元和穩定之間的中庸和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7-12
「楊榮文除了在推動政務時的開放包容和勤誠懇切的態度之外,在企業管理方面也有相當先進獨到的經營理念。現在有機會拜讀這一本言論集,欣賞他無私地分享自身的心路歷程和治理經驗,當有助於我們以更加宏觀透徹的視角,來觀察和評斷世局的發展和演變。」
劉紹銘:課室內的張愛玲
作者:劉紹銘2015-06-28
課室外,人人都是窺探者,對着張愛玲的家世、童年陰影、婚姻、政治立場……,無孔不入。
科學與藝術的天人合一
作者:詹華強2015-05-12
匡調元教授的水墨繪畫藝術是以易、老、莊的哲學思想,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中醫學理論爲基礎,他通過對生命微觀世界的觀察,由此生發了對自然、生命規律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關係的聯想與思考,建立了他獨特的「意向表藏」的繪畫理念與方式。
陳詠然以畫感受大自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5-02
為推動藝術文化,本欄將不定期推介新進藝術工作者,是次為讀者介紹的,是畢業於聖路易大學,於八個國家學習藝術,以大自然作為主要創作內容的陳詠然(Alice Chan)。
不要低估孩子的詩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3-31
北島在今年1月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詩集《給孩子的詩》,選了101首中外現代詩──像書的扉頁上寫的——給兜兜和孩子們。兜兜是北島的兒子,也是這本書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