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文化

項明生獲「深度旅遊王」 更獲日本NHK訪問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16
《VACA小牛角特約 : 明治憑甚麼》由旅遊達人項明生(James)主持,逢星期日晚上10時30分於香港開電視77台播映。節目播出以來收視及口碑俱佳,香港開電視特此頒贈「深度旅遊王」予節目主持項明生。
王賡武教授:一切都是史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10
被譽為「海外三大華人史學大師」之一的王賡武教授指出,「史」的概念廣泛,與歷史學牽涉考證資料真偽不同。
從互相低估到相濡以沫──路平談台港關係的轉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1-08
台灣作家路平分析了台灣的三個特色,分別是「青春無敵」、「複合多元」的文化結合力和「海洋創意」。路平表示對這三大特色,她有無限期許,並相信無論將來是怎樣風風雨雨,台灣的價值都不會有失色的地方。
告別2018──懷念逝去的文化教育大師及本社專欄名作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30
今年一眾大師高齡逝世,對文化教育界損失不少。一眾大師雖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精神長存我們心中。饒公、金庸和高錕等的事蹟流芳百世。
尋找那些長眠香港的革命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27
有意憑弔對革命有貢獻的先人墓碑,或者有興趣了解香港名人與國民革命歷史關係的讀者,《香江有幸埋忠骨》(增訂版)不失為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
北大校友祭蔡元培:向搖動五四搖籃的手致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1
浸會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周佳榮教授指出,浸大有一座學生宿舍命名「蔡元培堂」,表達了港人對蔡先生的尊敬之情,但這遠遠不夠,既然九七之後,香港有了「孫中山紀念館」,未來也可以爭取建立「蔡元培紀念館」。
13點永遠不老
作者:編輯精選2018-12-10
因為《13點》,李惠珍成了「香港少女漫畫掌門人」。她筆下的13點是個富家小姐,衣裙總是換個不停。李惠珍添上幾筆,13點便有一套新裝。「女孩就是要穿漂亮的衣服,每次為她換上新造型,我也很滿足。」
馬傑偉:50歲後,如何自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07
50歲後,人不要過於嚴肅,需要重新發展朋友關係。不要以為交不到新朋友,其實有很多朋友等着你去認識。50歲所認識的朋友,不太計較功利,不會為了一盤生意而來往,真正的友誼等着你。
新聞博覽館活化舊建築 傳媒求真精神此中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06
香港新聞博覽館本來選址西九填海區,幸而得到時任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提醒,嘗試申請「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三期)」,最終得以在必列啫士街這個和香港新聞頗有淵源的地方建成。
「蔡元培與北京大學」展覽舉行 冠蓋雲集緬懷學界泰斗
作者:編輯精選2018-12-06
本次展覽通過近百件彌足珍貴的文獻資料,再現蔡元培當年對北大進行的大刀闊斧的改革。
賢慧於閨閣 抱志於家國──悼許曉暉女士祭文
作者:編輯精選2018-12-05
今值隆冬,晨撰斯文,我仰察天際,只見遠空中又多了一顆明亮的星光,那就是──許曉暉女士。她雖短暫地在地上伏息,但永恆地在天邊閃耀!現在只回到其應居之所。
細說茶文化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29
鄭培凱指出,雖然不同茶道盛行於不同時代,但各種茶道的發展大致並行。3000年茶文化之中既有主流,亦有支流,反映中華文化的多元。雖然各流派自成一家,但究其根柢,卻具有精神上的統一。
在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夏天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21
在實習期間遇到的所有職員都非常親切友好,我尤其感謝我所屬的搜集組的同事們,願意多多包容我這個初入職場的新人,解答我的各種疑問,讓我在香港電影資料館渡過了一個美好又充實的夏天。
首屆粵劇金紫荊獎成立 宣揚粵劇及傳統價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14
「電影有金像獎,時代曲也有頒獎禮,但這個如此深厚的藝術,為何沒有頒獎呢?為何沒有獎勵給他們?」那時郭銘祥想到此,便與香港粵劇商會主席杜韋秀明、粵劇導師黃綺雯、研究粵劇的蔡啟光等人討論如何成立頒獎禮。
金庸晚年的功名
作者:金鐘2018-11-12
金庸的文風和待人接物比較溫和隨意,觀察他應付大陸受到的捧場,也有節制謙遜印象,沒有那種入禁苑不可一世的吃相難看。
浸大全球大學電影獎頒獎禮 維也納大學奪年度金獎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09
全球大學電影獎9日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行,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的參賽者奪得年度金獎,印度電影電視學院奪得最佳紀錄片。
江戶女性的真性情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08
江戶時代的女性仍然遠不如現在那樣得到了更好更高的待遇,但他們也絕非只是默默地接受男性社會的壓制。
浸大辦全球大學電影獎 發掘年輕人才 推動電影業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07
全球大學生電影獎獎共設有五個組別:劇情片、華語劇情片、紀錄片、動畫及實驗片,並會頒發11個獎項,頒獎禮定於11月9日晚上於浸大大學會堂舉行。
全球水墨畫大展展出現代名作 公眾飽覽不同風格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06
今天(11月6日)起,全球水墨畫大展──教育篇將展出第二期以「人物」、「動物」及「現代」為題的水墨作品,讓公眾能飽覽不同風格的佳作。
金庸:這就是中國的未來!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05
金庸曾向大家問一個問題,就是中華民族如此長期地、不斷地發展壯大,到底有何道理,有哪些規律?
數碼世紀中的水墨文化新形象
作者:編輯精選2018-10-29
生於數碼世紀的年輕一族,愛好以數碼影像表達自我,而擁有千年歷史的中國水墨藝術,如何傳承至下一代,的確是一個重要議題。
網絡作家孤泣:用上一生的時間,去創作一個世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28
「一個創作者最重要的事,就是有人欣賞你,而去追看你的作品。作家在香港來說,不會太多人認識。viuTV正在播映的電視劇《已讀不回》改編自我的著作,但觀眾只會記着劇中角色,不會記着我這位原著作者。」
薈萃全球水墨名家200幅佳作 全球水墨畫大展──教育篇開幕
作者:編輯精選2018-10-25
全球水墨畫大展──教育篇於10月24日舉行開幕典禮,邀得多位水墨大師,以及政府官員,聯同主辦機構代表擔任主禮嘉賓,並率先欣賞過百幅全球優秀水墨佳作,為大展揭開序幕。
楊興安:中國革命史遺忘了我的堂伯父──楊衢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20
楊興安博士閱讀《楊衢雲家傳》後,發覺與史實不同。因為國民黨不喜歡世上出現楊衢雲,所以盡量抹去他的歷史。現今只記着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蹟,不知楊衢雲的貢獻。
李滄東電影關懷社會弱者
作者:編輯精選2018-10-19
這麼多年來,李滄東從未停止對社會、人性和弱者的反思,據說新作《燒失樂園》就是借村上春樹的原作,探討韓國社會日趨嚴重的階級分化和矛盾,實在讓人非常期待在香港上映後觀眾的迴響。
百年饒公雖殁 巨匠精神不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18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樂見《百年巨匠》紀錄片拍攝饒宗頤教授的生平、事蹟,讓更多人能認識到才情橫溢、學藝雙攜的饒公,同時借助紀錄片傳誦他深厚的學養內涵、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堅定決心。
江啟明:我是好畫家,也是「江邊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18
江啟明:「我主張理性和感情並行,左右腦都要用到,左右腦都要平衡。我的理念是繪畫要數據化,這不是科學家說的數據,是將感性加入理性。」
看香港電影的逆向思維:新書推介
作者:編輯精選2018-10-09
香港電影成功體現一種世界上非常突出的商業藝術電影手段,提供新的觀影快感,又創立新的電影傳意風格和方式。
呂志和獎得主費爾:可再生能源可阻止能源衝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08
漢斯-約瑟夫・費爾表示,轉用可再生能源不但可阻止全球暖化,更令全球貧窮人口都有能源可用,有助消除貧窮,也避免購買昂貴的石油、天然氣、煤等,這亦是另一革命。
夢繞敦煌──香港水墨藝術的延續與傳承
作者:編輯精選2018-10-08
年輕一輩總認為水墨畫是過時、落伍,事實上當代水墨畫家不單把現代元素加入水墨藝術,科技更為水墨藝術帶來變革,早有《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令平面畫作變得立體有趣,可見科技與傳統水墨的碰撞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