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點滴

淺談暢詠時代曲──許冠傑與神話之外
作者:馮應標2021-05-03
許冠傑這些極受歡迎的鬼馬歌,對華人的傳統道德觀念,是一大挑戰,亦在某程度上,如實地反映出當年經濟起飛下的社會現況、港人「去到盡」的心態。
淺談暢詠時代曲──顧嘉煇與粵語歌填詞人
作者:馮應標2021-04-12
粵語時代曲除了搞笑歌外,通常是不會如粵劇般翻用現有曲調的,基本上每首新歌便是新作旋律。毫無疑問,以電視歌深入尋常百姓家的程度,顧嘉煇確是粵語歌的一級大功臣。
淺談暢詠時代曲──周聰與早期粤語時代曲
作者:馮應標2021-03-23
將粵語歌帶離玩票、業餘階段,必須有一群肯冒險的全職參與者。活躍於1950至80年代的周聰(1925-1993)一馬當先,當年便是以一個全職樂人的身份投入,力圖將粵語歌帶上一個新的發展台階。
淺談暢詠時代曲──國語時代曲在香港和台灣
作者:馮應標2021-03-14
國語時代曲誕生在1920年代的上海,30年代起風靡全國,解放後移師香港,造就50至70年代長達廿多年的璀璨第二春;70年代間又催生了在台灣的第三春。
淺談暢詠時代曲──靡美之音老上海
作者:馮應標2021-02-28
現代中國⾳樂的發展,到了1920年代中後期⼤放異采。此際,各式的歐美流⾏⾳樂⼤舉進軍上海,上流人士出入的夜總會、舞廳在租界內遍地開花。上海這個「東⽅巴黎」,遂又贏多一個「亞洲/東⽅爵⼠樂之都」的美譽。
特朗普的教訓
作者:馮應標2021-01-19
無論特朗普能否翻身,一個不爭的事實,便是今次投他一票的,是合資格選民中的近一半,這才是美國人的最大問題,最重要的一課!
淺談暢詠時代曲——西樂之傳華
作者:馮應標2020-12-20
時代曲,即是國語和粵語流⾏歌曲。外國音樂傳入中國後,會對華樂產生影響,其後被吸納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西樂之傳華,對時代曲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特朗普險勝的可能性
作者:馮應標2020-10-31
基於州票制的邏輯,特朗普既有險勝的機會,但亦有山泥傾瀉式大敗的可能(例如多過三四個搖擺州的倒戈),這是美國民主政制獨特之處,反對民主的人,大可用此來否定民主。
爵士樂與時代曲
作者:馮應標2020-10-02
華語時代曲的母體,一般人多誤會以為是爵士樂,而在筆者涉獵過的中外學術專著中(包括黃霑等人的大專中英論文、或黃志華等人的書作),亦多將爵士樂放在首位,但通常這些論述,都沒有對此源頭作較深入的說明。
特朗普的種族與女性歧視
作者:馮應標2020-09-14
特朗普的種族歧視,是他性格的一部分,四、五十年來不斷地重犯。特朗普和他眾多支持者的歧視本質,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
特朗普敗選的可能性
作者:馮應標2020-08-21
為了拉近在民調中與拜登的距離,筆者估計特氏會在未來兩個月內,對中國再出多幾手辣招,拜登會怎樣見招拆招?
中美新冷戰
作者:馮應標2020-08-05
大部分台港政論者認為民主黨會放中共一馬,因為過去幾位民主黨總統如奧巴馬、克林頓等,都對中國較為友善,這是個極大的誤解,是不了解美國國情,亦不明白共產主義的發展歷史、和今日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共想做什麼。
共產主義之今昔(下)──由列寧到習近平
作者:馮應標2020-06-04
鄧小平之後,何時會再出現另一個有同等遠見、胸襟闊大、和當機立斷的國家領導人?在適當的時候作出適當的修正?而祖國的最終和平統一,以目前台海兩岸的發展去推算,多政黨共存治國是無可避免的。
解碼西安事變
作者:馮應標2020-05-27
日本侵華的評價,毛澤東主席曾在1950、60年代,多次公開致謝日本,言則毛公這些謝詞有當時的歷史背景,但他有無講錯?香港考生可否引用他的言論作答?
共產主義之今昔(上)──由馬克思到巴黎公社
作者:馮應標2020-05-18
何謂共產主義?或更準確的問,何謂有中國特色的共產主義?本文試圖循一個歷史角度去簡介共產主義,由它的源流講起,經馬克思、俄國化後傳到中國,再經過毛澤東和鄧小平的中國化後維持至今,和今後的展望。
由許冠傑獻唱會說起
作者:馮應標2020-04-29
親中/抗中是一個政治取向,公開表態可能要付出一些代價,許冠傑絕對有自由不想冒任何的險,別人不能勉強,而太極高手的他一向保持曖昧,真係令人「難分真與假」。
又是黃仁宇的「數目字管理」
作者:馮應標2020-04-13
今天疫情仍在發展中,提供實時和準確無誤的資料數據,乃為己、為人、為國家、亦有助全人類盡快逃過此劫。
再來一個五十年不變
作者:馮應標2019-09-05
加多一個50年不變,起碼會減低現時香港年輕人的逼切感,暫且放下手中的雨傘和雞蛋,回復到較平靜的生活,而港獨市場,亦可能因此會變得更小。
歐洲與中國的復興、啟蒙、現代化
作者:馮應標2019-04-16
中國的現代化和真正的五四精神,應該是啟蒙復興並用的,一些落後的物質文明東西,便應除舊迎新,自創或直接引進外國的科技和經驗,而某些非物質的文化東西,應以復興的態度去保育或更新。
五四運動與中國的現代化
作者:馮應標2019-04-15
有廣泛群眾支持的五四學運,遂為菁英的新文化運動注入新動力,爾後兩個運動便匯合成一個廣義的「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並徵用了「科學與民主」為口號。
孟晚舟事件──加美關係淺談
作者:馮應標2018-12-31
孟案的政治含金量極高,輿論便按地按人而異,不少人更認為加拿大只是美國的尾巴,或美加實蛇鼠一窩,但這想法極度膚淺幼稚,對美加的政治實況和引渡常識一竅不通。
馬可孛羅的中亞足跡
作者:馮應標2018-12-11
歐洲的現代化約於1500年啟動,之後全球貿易轉向海運,中亞的陸上絲路便被淘汰,沿路名城風采不再、且迅速凋零,漸成軍閥盤踞之地,在美蘇冷戰期間更成棄嬰,與外界消息隔絕超過半個世紀。
孫中山的公眾形象
作者:馮應標2018-10-04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任何一位值得景仰的人都有他的長短處、對錯、優劣,孫中山當然不能例外。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作者:馮應標2018-08-14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估計到2047前,一直會是個爭拗點,親友之間、同窗、同事、鄰居,當然更加是政黨之間。
香港資本主義生活方式
作者:馮應標2018-06-30
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是否「馬照跑、舞照跳」便算數?當然不是,港人最關心的,恐怕是對私人財產物業的三權保證、和法治下享有的既有自由。
孫中山「洗大餅」之傳聞
作者:馮應標2017-08-15
孫中山史料汗牛充棟,唐德剛教授無可能不懂得考證就說孫中山要「洗大餅」。
以中華次大陸概念看中國歷史文化
作者:馮應標2016-02-19
將中華次大陸的概念應用在述說中國歷史和文化,是有助解釋不少命題的,例如華夏與邊族的關係、中原中心或排外思維、大陸或海洋型性格、小農、抑商、李若瑟命題等等。
以中華次大陸概念看中國歷史文化
作者:馮應標2016-02-19
將中華次大陸的概念應用在述說中國歷史和文化,是有助解釋不少命題的,例如華夏與邊族的關係、中原中心或排外思維、大陸或海洋型性格、小農、抑商、李若瑟命題等等。
黃帝的舊衣
作者:馮應標2015-10-02
黃帝的衣冠,估計仍是原始的皮草桑麻居多,保存至今的可能性不高。安徒生「國王的新衣」是無形的,咱們黃帝的舊衣在那裡?應可在此圖中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