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心事

脫歐!港獨?
作者:鄧兆鴻2016-08-14
獨立也真叫人嚮往。在父母親蔭庇下,無憂無慮的成長,事事能承父母認同,當然愜意;羽翼已成,多少也有自己的生活意向,成家立室,獨立出來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基本上也要能有獨立的條件。
以史為鑑 打開中華文明之門
作者:梁鳳兒2016-08-07
歷代更替之因由,如何才能在當前打造安居樂業的社會?作為中國人應如何延續中華文化?
大學排名榜的玄機
作者:邱國光2016-07-31
中國人本着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思維,排名自然是愈高愈好,特別是香港若希望作為亞洲區教育樞紐,欲想吸引多些國際生,以致國際級教授,排名絕對是其中一個重要參照。
NLP之我見
作者:彭智華2016-07-25
大家不要看低NLP這門學問,或許可以先學習了這超濃縮的心理學,然後再學習更多與心理學有關的正統學問,讓自己在這個領域有更多的發展。
續談國際學校的假期
作者:陳偉倫2016-07-17
國際學校在應屆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的成績,不比那些傳統本地名校遜色。獲得45分滿分的狀元更大多是來自那些上學日較少,又不為學生補課的國際學校。因此,「增加課時,是否必然能提升學生成績?」及「除補課外,還有其他提升學生成績的有效方法嗎?」等問題,值得我們再思考。
蟬鳴暑意放榜時
作者:黃冬柏2016-07-12
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你可知自己的才在哪裏?
警校畢業禮的感受
作者:梁振威2016-07-11
我們常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今年的六四,有學生批評紀念活動「行禮如儀」,拒絕出席。看來,中學的畢業禮,也該讓「主角」參與籌劃,除讓他們覺得畢業禮不是「行禮如儀」的活動外,最重要的是建構他們對學校的情。
由公投引起的管治災難
作者:馮文正2016-07-10
最近有校長在校內舉行學生投票,決定某些日子應否在校內升國旗。這個消息傳出來的日子,校長們在群組內議論紛紛。究竟校長有那些應做,有那些不應做?國家領導人有那些應做,有那些不應做?這實在是要再三反思的題材。
在知識型社會中的教師專業發展需要
作者:朱啟榮2016-07-07
大部份人認為學校較諸商業機構,未有對「創新」有太大需求。可是,學校在知識型社會中不可能故步自封,獨善其身。
學校變革,誰主浮沉?教師領導可行嗎?
作者:鄒秉恩2016-07-06
我們每人都是領導,但我們同時也是積極進取的改革追隨者、學習者。在一個互信互助基礎下,我們才可以施展我們的教育抱負,透過互勵互勉、互相鞭策,為大家認同的教育理想而努力!
在小學推行STEM教育
作者:蔡世鴻2016-07-05
我建議學校在「S」、「T」、「E」、「M」中,只選擇一個來重點發展。如你問我會選哪一個,我一定選擇「Science」。
各自各精采的自主學習
作者:蔡國光2016-07-04
推動自主學習,正如校本課程,面對內地模式,外國模式,可作參考,港式的自主學習,也因校情不同,可以各自各精采。
感恩畢業典禮
作者:陳家偉2016-07-03
我校的畢業禮稱為「感恩畢業禮」,特別強調感恩的元素。每年六年級的學生都會為畢業作曲填詞,希望憑歌寄意
普教中的爭議—種瓜焉能得豆?
作者:邱國光2016-06-29
種瓜可得瓜,這道理至為明顯,反對的人不會多;但現時社會上參與討論的人,不少卻盼望種瓜不只得瓜,還可得豆!椽木求魚,自然不可得也。
墨守過往知識 恐怕遭時代趕下台
作者:彭智華2016-06-28
隨年月所積存的情感因素,致使年長有經驗的人緬懷過往的知識、所積累的經驗、更在後輩面前有些優越感等,這種心態現在反倒而成為我們與時並進的一種無形阻力,或許是負累及包袱。
「愛」與畢業典禮
作者:梁鳳兒2016-06-27
一些年青人行事時候只想到自己的願望而未有周詳的考慮;又或是他們心中只想着個人的願望而凌架其他一切事項。
到澳州當幼兒教師
作者:余錦明2016-06-26
隨着近年工作假期的出現,到海外學習及工作已成為年青人自我發展的一條熱門途徑。這條澳洲的幼教路對比起其他傳統升學途徑來說,亦未嘗不是文憑考試畢業生的一個可行的選擇呢!
校長老師票選小學生的六大重要品格
作者:蔡世鴻2016-06-23
那麼誰是敬陪末座,較少人投票的?答案是「尊重守法」。
荷蘭學生的暑期作業:在海邊扔石頭
作者:梁振威2016-06-22
你可曾想到,暑期作業會是要求小朋友在草地上睡覺?赤着腳在火熱的路上走?在海邊扔石頭?到山林中聽鳥聲?
文創產業大有可為
作者:曹啟樂2016-06-21
筆者總覺得,當局及社會人士太重視科技創新,而少留意文創。
國際學校 重視放假
作者:陳偉倫2016-06-20
為了完成冗長的新高中課程,不少本地學校在長假期間安排補課,這個「需要」受到不少家長的支持。而國際學校的家長卻很重視假期,常在長假期與孩子外遊或回祖家度假,有時為了配合家長的假期或工作需要,更會請假提前離港。如學校在長假安排補課,相信會收到不少投訴。
貧富懸殊令港人彼此間愈走愈遠
作者:馮文正2016-06-19
記得回歸初期,施政者不斷強調雙城記(新加坡與香港),三城論(新加坡、上海與香港),經常把新加坡、上海與香港作出比較,當時的數據分析顯示,我們的整體競爭力比今天為高,今天,我們怎麼了?
德育三重奏
作者:黃冬柏2016-06-16
傳統教育課程都是離不開五育範疇,五育以德育為首;然而歷來也是最為人詬病,日常學校的教學時間都傾斜於學科教育上,而德育似乎最容易為人忽略!
家校一心——首屆國培校長啟航計劃
作者:陳家偉2016-06-15
最後,陳校長竟然邀請了她的一位家長駛私家車由玉林直接把我送到深圳黃崗口岸,車程長達五小時,家長也很樂意,家教一心,難能可貴,值得我好好學習。
培育同理心
作者:彭智華2016-06-14
家長不能夠用強硬的方法來迫令他們學習,這只會讓他們更加抗拒,造成反效果,同時需要因應子女進度而調節,避免太過急進地刺探別人心理,而產生不良影響。
凡事感恩的心態
作者:梁鳳兒2016-06-13
學校是老師和學生的第二個家,老師要教導學生學會感恩,除了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外,老師活出感恩態度,以身教影響學生更具感染力。
數學科延展部分的隱憂
作者:楊佩珊2016-06-12
從數字上分析,在文憑試中修讀進深數學的百分比與會考年度相比,有着明顯的差距。這個數字下降,究竟對我們的教育及社會發展有何影響呢?可以視而不見嗎?
如何建立知識管理系統?
作者:朱啟榮2016-06-09
筆者介紹知識管理系統的基本理念,以便讀者對知識管理系統有初步了解。筆者期望有更多學校認識知識管理的重要,願意投入資源發展知識管理系統,建構及凝聚整體機構的知識,機構方能持續發展。
一國兩制下的國民教育
作者:蔡國光2016-06-07
經濟起伏、政治衝突、社會矛盾,頻率波幅,是愈來愈急猛;其中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尤其年青一代,是愈來愈複雜。
盛夏已到,談樹說木
作者:陳家偉2016-06-06
在香港的街道、公園和學校都常會種有鳯凰木。其他季節,它們都只是綠綠的,和其他樹木相似,並不起眼;但一到陽光猛烈的盛夏,它便會開出鮮紅的小花,一大束一大束的紅花,像鮮血般的養眼,花瓣也有點橙色和黃色,都很鮮艷。在樹上的和落下一地的花都很美,熱情無限,也很壯烈,真有鳯凰浴血再生的悲壯。鳯凰木是了不起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