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每天有8至9堂課,學生要聆聽、答問、討論、參與,都要求一定的精神和體力。回家還要做功課、温習和閱讀,十分疲累。有不少學校會安排一節課讓學生在校先做點功課。
青年人名為社會一份子,但欠缺明確的社會角色及社會責任,正因為社會角色定位不清,易於迷失自我,漸漸衍生不少青少年社會問題。
在歷史上中國和香港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兩者之間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香港史不可能獨立教授。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對背誦十分反感,於是大家都說不要填鴨,不要死記硬背,要先理解後背誦。
網絡時代下,原本發生在虛擬世界的一些言行和價值觀,卻在現實世界中成為學習模仿的樣板。
澳洲政府容許學士學位及以上的畢業生申請留澳工作兩年,學生在期間可以全職工作以獲取全職工作經驗。
每一個學生都有獨特性和不同的恩賜。我們尊重每一位學生,幫助他們發揮潛能,各展所長。
若以每所小學有1000名學生計算,即全港有33所學校的學生都有抑鬱情緒傾向。難怪有人回應「真有那麼多嗎?」
一國兩制的構想可能來自周朝平定不同方域時會讓方域的牧師自行管理自己的地方的翻版,對一些心存西方民主思想的香港人來說,共產主義總是聽不入耳。
以體罰的方式懲處小孩,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錯又或是哪個環節犯錯,只是純粹因為害怕被父母體罰而壓制自己的衝動,更令孩子的心理蒙上陰影,得不償失。
今天全球經濟已是一體化,人類歷史亦一樣。在中史獨立成科拍板的這刻回望過去,初中歷史教育的萎縮更是可怕,修讀過歷史的初中學生甚至未及半數。試問中學生怎能夠培養出鑑古知今的技能?
孔子說益友有三,「友直、友諒,友多聞」朋友要正直,不會口是心非,實話實說,發現朋友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他不會視而不見,而是會善意提點,希望朋友進步。
甘羅及康熙,他們兩人的出身與厲歸真及宋濂有天淵之別,這兩位「富二代」雖含着「金鎖匙出世」,唯勤奮並不遜於一般老百姓。他倆的卓越成就,良好的家庭教育應記首功。
改革絕對沒有一個適用於任何情境的標準模式。不同的學校改進理念的基礎都離不開有建構「改革執行力量」的需要。
台灣以外的國家或地區,包括香港,一般對台灣的學歷,皆予承認。至於醫護、工程、律師、社工等,回港就業,各有不同專業的證照考核要求。
港人要安心地舉家北上發展,避免因家庭成員分隔兩地,造成家庭和社會問題,香港教育能否在大灣區落地,為區內港人子女提供與香港銜接的課程最為關鍵。
本次交流協作計劃最珍貴的地方就是透過「一對一跟崗交流和課題研究」,以提升京港兩地校長的研究及綜合素養。
我們平時多看、多聽、多讀、 多想,並把所見所聞記在心中,以備他朝寫作之用, 則我們的文章不用再被批評為言之無物、貧乏單薄,而是給讚揚為選材切題、內容豐富充實、能旁徵博引了。
位於北區皇后山的兩個小學校舍,據知競爭激烈,申辦者既有大中小型辦學團體,亦不乏長期在該區辦學的團體。各團體代表充分準備,悉力以赴,然而分配結果,着實令人意外。
由於有價值的知識可以給予個人競爭優勢、權力,並使知識提供者被同事或上司重視。這可能會抵銷整個分享知識的效益。
老師使用體罰固然是不恰當的管教方式,但有時候部分問題亦可能出在孩子身上,例如孩子在某事情上表現過於頑劣,或是故意挑戰老師等。
政府銀彈政策的配合,每間公營學校獲發一筆為數不少的津貼,預算在三年內推行STEM。可是近來與業界同工閒聊,卻發現撥款的出現竟然加深了對STEM的疑慮!
從校長的角度,觀課一方面了解老師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並可即時給予讚賞或建議,而且亦可以比較不同的教學方法,可把好的向其他同事推廣。
一丹奬特別委託經濟學人智庫(EIU),透過與17位國際專家進行深入訪談,制定全球未來教育指數。指標內容涵蓋教育制度培養學生的不同能力。
政治興亡史所教的除了中國歷朝治亂興衰,當中實涉及無數志士仁人的事跡,也有奸臣國賊的劣行,可以起公民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作用,跟春秋筆法的賢賢賤不肖,使亂臣賊子懼有異曲同工之處。
在討論「全日制」與「半日制」的同時,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全日制的價值及整個課程的安排。我們需要深思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我們也要讓社會對教育有認識、有理解。
康熙曾對講官說:「向來隔日進講,朕之心猶然未愜。嗣後爾等須日侍講讀,闡發書上旨,為學之功,庶無間」。可見年少的康熙勤學不休,以天天讀書為樂事。
學習的基礎乃是體驗,讓學生在教師指定或設計的教學環境下學習,先投入參與再進行分享、提問及引導,可讓學生一步一步地建構知識,讓好奇心慢慢變作對世界的理解及看法,甚至是一些幫助別人的意願和行動。
學生各有特質,未必人人都鍾情科學,而學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育人為本、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不同潛能。
若善用繪本,引導幼兒統整繪本的內容,建構繪本內涵的知識,並引導他們連結自己的生活經驗,相信更能為孩子創造出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