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心事

釋放壓力 迎接新學年
作者:蔡世鴻2018-08-28
筆者有五個解壓錦囊,只是提醒大家要注意精神健康,如有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看醫生,在新的學年,在此祝大家身心健康,工作順利。
與美進行長期貿易戰 符合中國向前發展的長遠利益
作者:馮文正2018-08-27
既然中、美貿易戰短期無法結束,究竟國人應該如何面對現實,繼續發展國家?
請給予新高中文憑試的失敗者機會和尊嚴
作者:鄒秉恩2018-08-20
對於無法取得入讀大學最低條件的學生,政府可有考慮給予他們另類機會,學界又可為他們做些什麼?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逛大館 學歷史
作者:陳家偉2018-08-13
前中區警署(大館)在今年5月29日已經開始對外開放。暑假期間的一個星期三下午,我和家人也去了一趟。
山東濟南課程交流的啟示
作者:鄧兆鴻2018-08-06
香港的學校教育大都能讓青少年人掌握到不同的學習能力,但香港的學校教育未能有效地培養出有「核心素養」的青年人,但什麼是「素養」,什麼是青少年人應有的「核心素養」?
香江傳奇:儒家人倫社會與新教倫理的融合
作者:蔡國光2018-07-30
香港人曾經的勤勞、節儉、重視教育,既有儒家文化的保守,求和諧穩定,亦兼具基督新教文明的進取與野心。肯定個人的努力,自食其力,重視家庭,亦接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良好心態,孕育香港的獨特而驕人的成就。
新高中公路上的出口
作者:楊佩珊2018-07-23
在此寄語當局,在檢視及重整新高中課程時,請着眼在如何騰出空間,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將知識化作創新意念,擴闊學生視野,那學習才會有趣味和意義。
再談本港粵普之爭
作者:張海暘2018-07-18
身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固然不能忽視普通話對聽說讀寫的正面影響,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也理應讓學生掌握普通話的溝通技能。
提升閱讀質與量 培育自主學習能者
作者:周慧儀2018-07-17
在閱讀教學實踐中,優秀的語文老師起着關鍵作用,因他們能在閱讀教育課程內容、教材和教學方法上,有清晰的概念和有效的施教策略。
舉辦STEM活動,真的需要資訊科技嗎?
作者:林偉強2018-07-16
政府鼓勵STEM教育。STEM一詞,大多聯想到資訊科技。其實「培養學生21世紀所需要的創造力、協作和解決問題能力」,也是STEM教育的目標,不一定需要資訊科技。
學校負面文化的傳遞者
作者:朱啟榮2018-07-13
負面的學校通常擁有一個負面消極的文化網絡,而其中負面文化的傳遞者背地裏在群體中燃起、傳遞及延續一種對現狀抱消極悲觀的觀感。
讓手機在教育領域盡情發揮
作者:陳偉倫2018-07-12
我們未必能預測20年後的世界,但筆者相信,手機在學習或學校行政上的應用將是未來數年的趨勢,其應用亦將有無限可能性。
飲食的治療、自娛及自我發展
作者:彭智華2018-07-11
在物質富饒的社會條件下,沒有任何時代比現今更適合從飲食入手管教孩子,而從飲食延伸的管教方法及技巧,對患有自閉症的兒童更是尤其合適。
優秀的孩子非天生
作者:翁美茵2018-07-10
在現在這個講求創新的時代裏,父母既要幫助孩子能汲取基礎的知識、培養忍耐與刻苦的態度,也要鼓勵子女多作嘗試,從而培養出勇於嘗試的態度。
誰偷走了學生的餘暇?
作者:黃冬柏2018-07-09
因為外間資源投入和社會訴求,九十年代的中學要把規管學生放假的責任扛上身。結果為學生提供很多暑期活動。學生享用餘暇的自由,相對地下減少了!
人生要有目標,才會有方向
作者:黃智華2018-07-06
人生要有目標,才會有方向,沒有目標就沒有使勁的方向,沒有方向會使人變得鬆懈、怠惰,失去鬥志和前進的力量。
早安,毛里求斯
作者:邱國光2018-07-05
非洲人民非常熱情,似無你我之分,非常願意協助他人;反觀我們城市人,自命科技先進、經濟富庶,平時人與人交往卻冷酷、無情,這是文明的進步?還是倒退?
小一派位制度反思
作者:黃家樑2018-07-04
現時小一分配學位方案爭議漸多,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世襲制度固然是其一,統一分區派位階段的校網劃分也造成「名校區」的誕生。
家長如何令孩子適應小一生活
作者:陳章華2018-07-03
家長幫助入讀小一的孩子成長,讓他們安排良好的學習環境,最重要的因素究竟是什麼呢?家長又扮演着的什麼角色呢?
大學學生輔導出了問題
作者:曹啟樂2018-06-29
痛惜年輕大學生的輕生,對她連累雙親失去生命感到不解,推測她心理問題嚴重,思想趨極端。親人、友輩、專業輔導人員未能援手。
跟DSE成績中游學生一起構思留澳計劃
作者:余錦明2018-06-28
學院希望透過課程、實習、師友計劃(Mentorship)及兼職工作支援等方式,幫助成績中游的DSE學生成為有方向感及實幹的專才。
朝美博奕的大贏家
作者:馮文正2018-06-27
與6月12日特金會後的揣測相反,中朝間友誼不但沒被美方擠壓,反而是金正男事件後最緊密的擁抱。
以回憶和感恩為重點的小學畢業試後活動
作者:梁振威2018-06-26
近年小學的基礎教育,在教育專家的鼓吹與民意的壓力下,學校日漸側重快樂,對情意教育,只以蜻蜓點水式的處理。
自主學習與人生目標
作者:鄧兆鴻2018-06-25
要確保香港的未來,先要讓青少年人建立個人的人生目標,教導他們擬訂學習計劃及逐一實現。
孩子懶惰的因與果
作者:彭智華2018-06-22
當討論孩子成績差時,絕不能一概而論總結為「懶惰」。父母應該觀察孩子的行為及情緒,看看歸根究柢是什麼成因而令他們學業不好。
學校也要「體現新風」嗎?
作者:鄒秉恩2018-06-21
無論是高效或低效的學校,今天皆正面對着一個迅速萬變的社會,資訊轟炸的年代,不斷被外界鞭策,承受着不斷增加的高期望和挑戰。
中國傳統文化的守護者──霍韜晦
作者:陳家偉2018-06-20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受教於霍韜晦教授,更有機會訪問這位學者,讓更多人認識他,大師已逝,但他的精神長存,我們都會很懷念他。
兒子的願望
作者:邱國光2018-06-19
現代的人類還是有血有肉的人嗎?對社會上不少人來說,手機已成為人生的絕大部分。
喜閱‧悅讀‧用口號建構閱讀文化?
作者:黃冬柏2018-06-15
除非我們的社會變得積極支持閱讀,形成愛好閱讀的文化氛圍,學校或公共圖書館推動閱讀才可能獲取成效。
教育普及的下一步如何走?
作者:蔡國光2018-06-14
本地普及教育下一步如何走,繼續修修補補的單項政策或單項津貼模式的推進,成效如打水漂,漣漪過後回復原態;至於一僦而至,大變革的範式轉移亦不可能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