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心事

家校合作關係對學校文化的影響
作者:朱啟榮2019-05-23
雖然某些校長認為聯繫家長是浪費時間,不如做一些直接與教學有關的事情,然而這些與家長接觸的努力不一定是徒然的,學校走多一步可以讓家校合作走更長的路。
獲得快樂與幸福是有方法的
作者:周慧儀2019-05-22
快樂與幸福有一個共通點,兩者皆是由人隨己意而決定享有與否的一種自由選擇之結果。
余英時與五四百年
作者:曹啟樂2019-05-21
在余英時的青少年年代,距五四運動只有20年,自然受其餘緒影響,回憶錄第一章即有專節講述五四性質。際此五四百年的日子,可看看一代學人如何評價五四。
愛無力──談談本港老師和學生的互動與關係
作者:張海暘2019-05-20
香港教育刻下最需要的,也許就是一種單純的赤子之心。可是,在壓力異常巨大的環境下,會否有老師想愛卻無力去愛呢?
學界物流應變體驗
作者:彭智華2019-05-17
不論外界是否看重與否,物流業卻在香港屹立不倒,而且已漸漸提升至學術層面,現在已有物流業的專業課程。隨着全球一體化及香港特有的地理位置,物流業是很有發展的潛力,絕對值得香港的中學生多加關注。
孩子只看圖書裏的圖畫是問題嗎?
作者:翁美茵2019-05-16
無字圖畫書可突破傳統圖書的框架,讓孩子發揮想像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孩子喜愛了圖書,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聯校英語、企業考察及服務學習體驗
作者:余錦明2019-05-15
根據香港教育局的資優課程框架,教師把課程加深較廣,達致學習上的增進效果,屬於培養資優學生的一種有效策略。
球場上的一步又一步
作者:黃智華2019-05-14
在充滿機會和挑戰的人生中,人人都可以堅持到最後。一步一腳持續努力,其進展不會永遠都是如此緩慢。勤奮不懈,你就能經歷飛躍性的成長,就如同化蛹成蝶般,疾走於人生球場之上,爭取成功達陣!
大灣區一帶一路的虛與實
作者:邱國光2019-05-10
順德柬國之行,給同學的不只是對兩地歷史、發展、經濟異同的認知;更多的是把大灣區、一帶一路的虛空觀念換再實在的認識。兩個地區的機遇重重,能否把握首重自己的能力,再其次才是際遇。
評應屆通識科公開試題
作者:黃家樑2019-05-09
在考問內容和擬題方向上,本屆通識科公開試題表現理想,希望當局能夠將這些優良的做法延續下去,但在提問用詞的透明度上仍有可以改進的空間。
尋找有效推行品格教育的良方──探究什麼和怎樣探究?
作者:鄒秉恩2019-05-08
究竟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否想培育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未來社會領袖人才?還是「說和做」畢竟是兩件事,加上眼高手低,在「期望」與「實況」當中出現很大落差?
小一入學簡介會又來了
作者:陳家偉2019-05-07
辦學理念可說是學校的靈魂所在,因為有了理念和方向,學校的每一位教職員才可以努力不懈,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崇高的和遠大的理想。
五四運動百周年與今日校園
作者:黃冬柏2019-05-06
五四運動是一起學生引發的社會運動,我們的校園是否值得抽出一些時間,與當前的學生們探討和回顧這個歷史事件?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喋喋不休──談教育界的亂象
作者:蔡世鴻2019-05-03
作為教育界的一分子,我當然希望校長和老師間能互相體諒,互相協調,始終教育界是應該包容和關愛。
從閱讀遊樂場出發
作者:倫雅文2019-05-02
看書應該是好玩的事,就像到了遊樂場一樣,是一個快樂的追尋過程。
聽陶行知的《小孩不小歌》
作者:梁振威2019-04-30
究竟「小孩是小」還是「小孩不小」呢?「小」與「不小」這個問題,讓筆者想起那次聽中國教育家陶行知的《小孩不小歌》,帶出家長和老師,都必須遵循的原則,那就是「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和「理解孩子」。
不忘初心!
作者:鄧兆鴻2019-04-29
只要多想想中國這幾十年的改變,便應該支持國家的繼續發展。教授、牧師、議員、律師、主教……他們不知道嗎?恐怕是不願承認,不願放下自己的偏見,不願放下自己的堅持,以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透視沉迷玩手機的原因
作者:彭智華2019-04-26
很多家長希望尋找解決學童沉迷玩手機的方法,但我建議家長為了對症下藥,適宜盡快分析為何學童沉迷玩手機呢!
一國兩制的多元另類思考
作者:黃冬柏2019-04-25
把波動和粒子這兩個對立的概念同時置入微觀世界,能夠成功解決當時存在的研究困難,主要是應用了「較為有利」的選用原則。與一國兩制構思最初被提出時的情況何其相似?
暴雨過後一片晴
作者:陳家偉2019-04-24
「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霎時之禍福」!平安便是福,大家都要懂得感恩。
癱了,是世界末日嗎?
作者:邱國光2019-04-23
人癱了,是否完全沒有價值?如沒有價值,又是否有活下去的意義?拉得闊一點,什麼才是生命的意義?
旅程側面的教育
作者:陳章華2019-04-18
教育是很奇妙的東西,是要將很多不同的東西互相連結,將知識、技能、態度彼此產生關係,從而讓學習者能分析整合總結,綜合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考察與專題研習結合的校本課程
作者:蔡國光2019-04-17
1991年,鼓勵學校參與「學校管理新措施」計劃,探索學校的專業發展與建構學校特色。筆者就是在這個獨特的歷史背景,在學校開展超逾20年的考察與專題研習结合的校本課程。
清明節和復活節與數學的關係
作者:楊佩珊2019-04-16
每年的復活節都是在3月至4月間,但每人年的日子也不相同,時在3月尾,時在4月初,今年更在4月中旬後。究竟背後不解之謎是什麼呢?
校長是一個治療師 塑造學校良好文化
作者:朱啟榮2019-04-15
學校文化是穩定的,但不是靜態的,經常會發生變化,特別是當變化導致現有的文化結構磨損或解開,象徵性的傷口可能出現而會導致出現痛苦和困擾。學校領導可以在這些轉變中發揮關鍵作用。
杭州文學文化遊學之旅──體驗遊學的真諦
作者:周慧儀2019-04-12
所謂遊學,即「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過程,萬里路上人文風光和自然景色滿目皆是,根本就是一本又一本活着的書。所以我們走在萬里路上,必要如讀書一樣認真,要用心觀察,反覆比較與品味,才能有所學、有所長。
土皇帝校長現象的背後
作者:曹啟樂2019-04-11
現時有些辦學團體規模龐大,往往既管醫院、社福機構,又有一大批中小幼特殊學校,甚至私立大專,你稱之為中小型政府也可以。
通識教育科──減磅正確 勿忘初衷
作者:陳偉倫2019-04-10
通識教育科會否把劍指海外學府的精英學生排斥出文憑試,或成為使更多學生「跳船」到國際學校、提供國際課程的直資學校或是海外寄宿學校就讀的推手,值得深思。
家長不能妒忌老師
作者:彭智華2019-04-09
家長不應將自己與老師的影響作出比較,更不宜挑戰子女為何聽老師的話,也不聽自己的話,否則這些醋意的說話影響了子女對自己的信任。
教育無他法:愛與榜樣
作者:翁美茵2019-04-08
要教導子女不輕易發怒,這實在是對父母的一大挑戰。為何?因為父母在家中必須恆久持續作出好榜樣,否則子女將不能從父母身上體會情緒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