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心事

從2019《施政報告》看香港的未來
作者:馮文正2019-10-29
本人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對政治議題的認識有限,本文旨在抛磚引玉。本港前途與青少年工作息息相關,盼望大家多多關注。檢視施政只是其中一步,如何制定一系列長期政策及持續推行,才是重點。
科幻文創與現實荒誕
作者:黃冬柏2019-10-28
科幻電影是科幻小說影視化後的創作,讓學生欣賞科幻影視作品,亦可從中擷取其中蘊含的文學養份。
一位郵差的故事
作者:黃智華2019-10-25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說:「懂得享受工作的愉悅,成功已在其中。」工作的喜悅是無可替代,正是這種快樂的力量,讓日本郵差清水龜之助在極其平凡的工作中仍能感受到生活的喜悅。
懂得為何而活,就不會輕生!
作者:邱國光2019-10-24
尋求生命的意義是生死教育重要的一環,亦是治療自殺的一劑良方。
香港教育制度失效 須加強價值教育
作者:黃家樑2019-10-23
當前價值教育失效的事實不容否認,但將它完全歸咎於學校教育也不合理。不過,作為價值觀念的最後防線,在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普遍失效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實在責無旁貸。
一節優秀的電子學習課堂
作者:陳章華2019-10-22
當習慣使用電子學習策略時,就能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參與更多,故此能否進深地讓學生進行自學就是進階的部署,例如同一的學習策略會否重用並深化?
知恩知足常樂
作者:翁美茵2019-10-21
在人生之中,當我們對物質能夠知足,在心態精神上就能夠滿足,喜樂隨即油然而生。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健康,就能夠保持正向思維,自信亦會自然地流露,性情也會出現不亢與不卑。
長幼共融在芬蘭
作者:余錦明2019-10-18
最近筆者到訪了芬蘭赫爾辛基市及Oulu兩個城市,筆者更有幸參觀當地的長幼共融社區設施,令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怎樣提升STEM教育學習成果?
作者:林偉強2019-10-17
學校一直提倡家校合作,家長、學校的配合可以令學生更有效學習及成長,為什麼STEM又會認為不當呢?
漫話童真
作者:梁振威2019-10-16
童真是童年的一個重要成分,有童真的童年,才是可貴的童年,否則,童年和成年又有何分別?要讓孩子進入複雜多變的世界之前,有一個愉快、輕鬆的童年,那各位家長、老師、就必須要有「童心」了。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
作者:鄧兆鴻2019-10-15
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在芬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文化人,不只是在數學、科學方面有能力,在人格、文化、生命等各個面向也要均衡。
智能手機對五育的衝擊
作者:彭智華2019-10-14
當今世上,大家都普遍使用智能手機,究竟對中國人傳統的五育有什麼衝擊呢?究竟在那一方面有好處,那一方面有壞處呢?
高遠政治訴求徹底摧毀德育
作者:黃冬柏2019-10-11
社運始末可以有許多解讀或迴轉論述,都可以化簡成「為了爭取『民主、自由、公義』,替下一代爭取更好的未來」。大部分市民或都接受這些說法;但當前見得最多的卻是「恣意破壞」。
創意人的性格特質
作者:陳家偉2019-10-10
創意其實是充滿矛盾的性格,他們不是非黑即白的思維,而是懂得容忍曖昧和不確定性。其實創意人的性格大都較為特別,所以有人說創意人的性格古怪,難於揣摩,也難於相處。
死亡不可以take two!從香港老師、學生自殺現象說起
作者:邱國光2019-10-09
學校,對教師而言是一莊嚴的場所,在學生面前,教師往往要表現得體、成熟、端莊。在學生面前自殺、跳樓絕不是一件莊嚴的事情,自殺者仍要走上這條不歸路,自然是以為人生並沒有出路,死亡變成唯一選擇。
如何當一個好主管?
作者:鄒秉恩2019-10-08
要員工忠誠效命,決策不能朝令夕改,所以一個良好領袖會重視周詳計劃與意見回饋,並以數據和充足資訊去帶動決策。
遊學踩線:校長帶你遊中國之「清新福建」
作者:蔡國光2019-10-04
位處東南沿海的褔建省,按語言及生活文化的不同,閩東褔州人,閩南的泉州人、漳州人、廈門人,各有不同。
湖南文學及文化之旅
作者:曹啟樂2019-10-03
我在想,如老師和同學共遊嶽麓山、愛晚亭、橘子洲。圍讀美文名篇,老師加以點撥,引導同學賞析,是多麼美好的學習體驗喔。但願港事盡快平息,還師生一個平和學習氛圍……
面對矛盾的領袖
作者:朱啟榮2019-10-02
校長在學校工作中不能避免矛盾,校長需要學習與矛盾或衝突並存。校長和教師領導者需要做很多學習及操練來平衡和透過矛盾來融合領導和管理。
品讀國學經典 讓人看通世情
作者:周慧儀2019-09-30
筆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盼望能以國學經典知識和智慧,來孕育年輕的生命,讓我們珍愛的下一代可在中華文化寶庫中,愉悅地遊歷四方,踏實地借古鑑今,並嘗試去認真思考:究竟什麼才是為學之道、為民之責?
讓自己快樂
作者:楊佩珊2019-09-27
要讓自己快樂,先要由自己做起,再將快樂傳播出來,你就會得到快樂的回報。
送給孩子的開學「閱」禮物
作者:倫雅文2019-09-26
開學了,生活又忙碌起來,教育孩子素來不易為──不管是閱讀,還是其他方面,但這絕對不是負擔,應該是一種福氣,我們因愛而教,還原閱讀教育美好的初衷。
拼思多明Brainstorming
作者:彭智華2019-09-25
「拼思多明」就是结合了水平創意思考方式和垂直邏輯思維,可以使大家先開放一點,有包容的胸襟接納不同人的意見,便會更容易或更有效结集不同人的智能,令自己及自己的團隊思考方法變得更立體,更完整!
常存感恩是喜樂的源頭,是健康成長的良藥
作者:翁美茵2019-09-24
我們究竟怎樣才能培養出這種感恩的態度?其實感恩就是從日常生活中微小之處開始。
希望《施政報告》為大學的雙學位課程注入新動力
作者:馮文正2019-09-23
本港大學過去偏重純學術或服務性行業的學科,而工程方面的學科又缺乏實習、創新發展、就業機會,若能與外地或內地共同發掘合作項目,舉辦雙學位課程,開拓另一片新天地,為本港青年闖出一條新路,何等美好!
捉緊此刻的「行動」
作者:黃智華2019-09-20
今日的學生必須在就學期間便培養進取心和自我導向的能力,好面對二十一世紀實際的工作環境。如何給予每一名學生適當程度的自由,好讓他們培養自我導向能力和進取心,是老師和家長們共同面臨的挑戰。
海外升學熱潮再起
作者:邱國光2019-09-19
海外留學生只集中在4個英語系國家對家長來說未必是好事。簡單的分析就是好的學校及好的學系愈來愈難進。什麼是好?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改革通識課程 切合世界大勢
作者:黃家樑2019-09-18
通識課程改革方向之一是具體化和規範化,長遠應列明單元內須教授的議題,議題背後涉及的知識、概念、理論(留意不只是單單列出概念),而有關的議題可以每隔數年更新一次,以切合世界和社會發展大勢。
電子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作者:陳章華2019-09-17
我們不能只把資訊科技當作一門工具看待,必須同時了解所引起的周遭生活的改變,甚至是我們自己,也因為科技而改變了工作、娛樂,以及與人相處的模式。
從通識教育孭上黑鑊說起
作者:黃冬柏2019-09-16
雖然現時通識的成效被抨擊,或被認為需要孭上黑鑊;但推出課程的原意是針對21世紀社會人材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