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心事

在疫境下富起來
作者:楊佩珊2020-04-22
行動上富起來的人,他們會利用這段時整理自己所學,透過在家沒有課堂的時間,利用網上的資源作更深入的探知,利用因為疫情而免費開放的學習資源,探究自己的興趣,探索自己的生涯規劃。
客觀主義知識論
作者:朱啟榮2020-04-21
「客觀主義」觀點認為,知識是一項可分拆及組合的實體,可以被編碼,也可以被不同人擁有,並在不同環境中使用。今期「教評心事」中,筆者將深入討論「客觀主義」(Objectivist)觀點。
認真生活的人總能字中有物
作者:周慧儀2020-04-20
其實,人只要重視生活,重視成長,並重視文字所帶來的無窮好處,便一定能成為喜歡寫作的人。
嘗試做新事情30天
作者:黃智華2020-04-17
考慮一下,在接下來30天,嘗試去做一些你經常希望在生命中實現的事情。30天剛好是一段合適的時間,讓你養成一個新的好習慣或者改掉一個壞習慣。
當疫病把全世界囚禁住了
作者:倫雅文2020-04-16
世界如此紛亂,這次我們的考驗是疫症,而我們不知道下一個考驗會是什麼。我們藉此要教給孩子正確的觀念,不人云亦云,也不譁眾取寵,不隨便轉述未經證實的消息。
疫情下的視像會議
作者:彭智華2020-04-15
不少老師和學生在疫情下使用網上學習弄得叫苦連天。原來這種技術並不是十全十美,而我們的經驗和技術不足也使我們未能完全掌握這種科技。
停課是建立親情好時機
作者:翁美茵2020-04-14
在疫情嚴峻的今天,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總是會比過往的多,各人的耐性與情緒也自然展露無遺。今天就讓我分享一下在這疫情下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他們的習慣與價值觀。
嚴守隔離下的自律精神
作者:黃冬柏2020-04-09
學校德育的推行很多時都是從守紀自律做起,也就是訓育工作;所謂「先管後教」,其實就是先他律、後進化成為自律。
文憑試考不了 可有後備方案
作者:曹啟樂2020-04-08
事實擺在眼前,4月底復考機會不太,疫情仍每日有雙位數字感染,4萬多考生每日出動,交通工具內,試埸內,食店中,人群聚集,接觸頻密,疫症增加機會也大增,以至於出現疫情爆發。真的要考慮後備方案呀!
校外教育Extra-schooling在港可行嗎?
作者:邱國光2020-04-07
6至15歲孩子要強逼入學,是否表示這些歲數的孩子不在學校學習是違反香港法例?這又未必盡然。因法例又容許家長可按實際情況向教育局申請在家學習。
電子學習會取代真實課堂嗎
作者:黃家樑2020-04-06
網上視像教學發展下去,其潛力驚人,更會顛覆傳統的學習模式和學習制度。然而,電子學習會取代真實課堂,引致學校關門和老師失業嗎?
停課期間的網上學習
作者:陳章華2020-04-03
停課日久,不少學校都已進行網上教學,甚至是實時互動網上教學,但在運用這些科技的背後,隱含了一些要求。
2020年愚人節預言
作者:馮文正2020-04-02
今年是好特別的一年,我決定把2020年愚人節預言公開發表。現在是最好的時刻,也是最壞的時刻,我個人相信這預言的命中率是100%。
疫情下的澳洲網上教學
作者:余錦明2020-04-01
最近大學相繼採取網上實施教學的安排,讓留在家中及境外的學生也可參與實時上課,不用擔心疫情對學業所造成的影響。
從危機處理看學校停課
作者:蔡世鴻2020-03-31
在日常工作中,學校有沒有與家長和老師建立互信關係?如沒有,這次停課便什麼都做不了,還有,停課環境不斷改變,學校未必能每事應對,偶有不是,便要家長和老師體諒和包容,那是依靠平日建立的良好關係。
取消口試後,獲取DSE中文佳績的關鍵
作者:梁振威2020-03-30
本年DSE取消口試,卷二將成為中文佳績的關鍵卷。作文時的審題與立意,對作文的評級,有關鍵性的影響。對於在寫作時如何「立意與審題」,筆者就過往的教學經驗,有一點淺見,願與同學分享。
疫情下的香港教育現況
作者:鄧兆鴻2020-03-27
3月21日記招會中宣布,中、英文科的口試取消了,筆試將會在4月24日開始。但到4月底時,疫情是否真的受控,DSE是否可以如期進行?若真的受控,防疫的工作是否仍要實施?
停課的十大親子減壓法
作者:彭智華2020-03-26
家長需要為子女提供多元化的親子減壓方法,改善大家在停課期間的緊張關係。
泛政治化社會與基礎教育
作者:黃冬柏2020-03-25
看來現時香港社會確似是泛政治化的。任何大小事情一經醞釀然後引爆,最後變成針鋒相對難以調和;結果各走極端,形成必然撕裂的情況。
一場疫戰的感悟
作者:陳家偉2020-03-24
我們深切體會人與人之間及國與國之間都是「生命的共同體」,必須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能幸災樂禍,也不能獨善其身,必須要同舟共濟,彼此合作,才可以同渡災劫。
是時候重提Deschooling
作者:邱國光2020-03-23
現今香港學校教育其中幾點最為人詬病的,是課程的統一化、學校行政的教條化、學校給予教育的霸權化等。
教師這個行業也算是專業嗎?
作者:鄒秉恩2020-03-20
教師是否專業的問題,其實各位亦不用妄自菲薄,永遠覺得自己這個行業不被尊重!
山野之行,全方位實境體驗式學習之旅
作者:蔡國光2020-03-19
學校教育,山野不成課程,或勉強擠身課外活動,或視作班會旅行,出外走走,圖箇團隊項目;這現象可視作錯失施行全方位實境體驗式人文教育、自然教育的機會。
活在疫下
作者:楊佩珊2020-03-18
活在疫下想增強免疫力,嘗試將焦點放在白色畫紙,為它填上色彩,每天都保持心情開朗,發放正能量,這能治己也能利人。
知識管理中的「知識論」
作者:朱啟榮2020-03-17
定義「知識」一詞並非易事。筆者集中關注知識管理文獻中如何定義「知識」;儘管已收窄探討焦點,「知識」的本質仍不易釐清。
疫情下的教育生態
作者:曹啟樂2020-03-16
疫情雖有終期,但難保日後不會重臨,甚至就在不久的將來。同時,經過今次停課不停學的實踐,相信各校老師在電子教學方面提升了認知與技能,復學之後仍可適時運用,以補足實體教學。
從孩子家教談到當前局勢
作者:張海暘2020-03-13
「奇葩」區議員李文浩,公然在自己的辦公室張貼「藍絲與狗不得內進」的標語,引起輿論嘩然。事實上,這種人要是沒有林鄭,根本毫無市場。
減少抗疫分歧的要訣
作者:彭智華2020-03-12
我們在煩惱如何應對疫情時,還要考慮如何解決家庭中的衝突,一定會增加心理壓力,甚至影響睡眠的質量、降低抵抗力。戰疫在前,一家人需要減少抗疫的分岐,達成共識!
三人行必有我師
作者:翁美茵2020-03-11
群體必須具有不斷創新及創造的精神。當成員面對有待解決的問題時,彼此都樂意用不同的方法嘗試,發揮創意解決問題。「三人行必有我師」──在互動的過程中總會想出不同的方法,勇闖每一關。
抗疫勿忘教育的多元均衡
作者:黃冬柏2020-03-10
停課不停學,早已從口號漸變成教學新模式;電子平台和網絡亦從輔助進佔成為主力教學的場所。但停課期內學生在家要自學,那應該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