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選擇,離開絕對比留下好,但大前提是不能冒生命危險。明天?我相信一定會更美好!
今年是「第5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我相信在即將公布的報告書中,一定會提倡網教、發展電子學習平台和引入不同的電子學習評估和數據分析。
歷史上的辛丑年,似乎都不是什麼好時年。共通點都是霸權國之間因著利益、信條主義留下的衝突印記,回顧上世紀兩個辛丑年的煙塵往事。
我們希望透過出版《志於學——論語二十六則》介紹中國儒家思想對學習的觀點、好學的態度和實踐的重要。老師也可以用這本子來教導學生,練練書法,背背金句,耳濡目染,希望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心明論語品自高」。
到澳洲從事幼教的路並不易走,一方面我們期望澳洲政府會大開中門,但另一方面亦要努力邁步幼教路。
老百姓困於生活,又疲於疫情,不留意、不關心,亦情有可原;唯專業前線、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執行者,卻完全罔聞,情況令人費解。教育要有願景,身為教育工作者,實要三思!
學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提供優質教育,因此領袖教師的特質必須要與課程領導有關。同時,學校亦要營造適切的環境提升及發展教師的能力,因此筆者大致從以下幾個角度作出思量。
當通識教育科放在新高中學制內,學生在中四修讀通識時,只經歷了初中三年的基礎性學習,知識水平、成熟程度和思考能力只屬初階,不少同學連寫一段有完整推理的文字也感困難,對社會和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也嚴重不足。
歷史感,是一種主觀感受,可能不需着重很多或很精準的歷史資料,反而個人對自己的生活上與歷史之間的關係,是否已產生感情或感動;歷史感是我們自身與歷史關聯的個人感覺。
積極樂觀的心態會像陽光一樣照亮人們的生命,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今天本人在「承先啟後25年,人文精神與科技創新教育」研討會就當天的一些啟發,講出兩個我個人認為具重要性的關鍵點,拋磚引玉,期望就教於高明。
《作文教學論集》,收錄了冰心一篇題為〈寫作經驗瑣談〉的文章。文章記述了冰心一次應邀出席一個語文學習講座,就自己的寫作經驗,回答參加講座的老師提出關於寫作的十個問題。
抗疫一周年,學校運作上確是遇上很多難關,可說把學校都翻轉過來;既要應用新的平台和手段,甚至連某些恆定措施都要作出改動。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筆者快將七十,是否能從心所欲不重要,但願知規守矩,遵循聖賢教訓。
研究人員不要低估教師在教室中獲得的知識並重新認識教師個人在教學過程中所領悟的「實踐者知識」在轉變為「專業知識」方面的潛力。
若從Boko Haram是恐怖主義組織角度出發,Boko Haram的翻譯應是「西方教育是罪惡的」(Western education is sin),而非「博科聖地」!
作為政策,教育局有否基本期望,例如學校在現階段,至低限度,可以每天安排一個年級學生回校上課,減低師生長時期脫離常態引致的負面影響。
廣泛閱讀的意義是什麼?正正是讓讀者可從READlNG中找到JOY,讓人愛上閱讀,讓人成為讀者,再讓讀者漸漸成為身心靈健康快樂、生活幸福豐盛的愛書人!
成功感與成功最明顯的分別,成功感是我們自己個對成功所產生的主觀感受。挫敗感亦是如此,與客觀的標準沒有必然關係。
當校監、校董、校長,教師知悉當局容許學生可以有彈性的實體課安排時,第一個感覺是怎樣的呢?是感到高興,表示歡迎嗎?
由於近日氣溫驟降,我在這段期間,和不同的朋友,帶同孩子,在晚上到社區派發禦寒物品給無家者、清潔工人及拾荒者,讓他們在寒冬之下好過一丁點。
能夠預早在學生成長時期,多播放正向教育的種子,或進行有計劃的品德教育去塑造學生的品格,會有助有關國家或地區政府去管治,同時也可減少國家或地方青少年犯罪率和社會動亂的發生。
當我們明白到兒童的特質,就會明白,看起來虛虛浮浮的童話故事,是懵懵懂懂的童年時光之中,隱隱約約的星星。
有小學設計交通安全城活動,由小朋友扮演駕駛者及行人,從中學習交通安全的知識。本來我對此活動不太感興趣,但老師介紹這是一個很STEM的STEM活動。
作為一個學科,通識教育的發展,等同這個學科的命運都是有起有跌。《施政報告》發表後已有某些變革措施的吹風,令關心通識科發展的學者和前線人員對科運的未來走勢有所憂慮。
眾所周知,今年是很艱難的一年,但也很值得大家花一些時間去回憶,體味自己的感受,我相信大都是苦的多,樂的少。
作為一位從香港移民到澳洲辦學的新移民,筆者很慶幸能受惠於澳洲的教育資助政策,以令筆者能在彼邦實踐心中的教育夢。
於學校而言,新冠病毒爆發期間,最嚴峻的莫過於停課停學。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推算,全球因此而全國或局部地區停課的國家超過190個,受影響的學童達16億!這樣大規模的停課,前所未有,自然大受關注。
以終為始,即為通過創造明確的願景而激發內在的成就動機。通過實踐這個習慣,能夠幫助人對自己的目標更加明確,從而達到成功。
從教育專業角度看,通識科的設立就如特首所言第一天已經出事。不過,筆者所指的不是政治化的問題,而是整個新高中課程規劃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