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心事

從王安石的《元日》看春節習俗與文化的承傳
作者:梁振威2022-01-24
在中華文化面對西風的衝擊,年輕一代熱衷於西方節日文化,對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底蘊缺乏了解和認同的今天,作為老師,是不是該引導學生欣賞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長善」與「救失」呢?
香港智能圖書館是否起步太遲?
作者:鄭家寶2022-01-21
建議把「智慧圖書館」訂定為優質教育基金優先主題,優化硬件及軟件,讓學生有更佳的閱讀資源。另一方面,選擇適合的電子閱讀平台 / 電子書,培養學生在網上使用資源的能力,有利學生自主學習及終身學習。
解開體罰的迷思
作者:彭智華2022-01-20
體罰雖然可能有立竿見影的快速成效,一般在體罰孩子後他們都有機會立刻變得聽話或改變行為。可是體罰孩子也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的策略,當沒有了太陽,立竿都沒有影。
第五波疫情的我思
作者:鄧兆鴻2022-01-19
竹篙灣管理層欠缺常態的管理及維修程序,而政府在防疫工作上更未有危機意識,掉以輕心,以致檢疫中心未能達到應有的服務水平,引致入營者怨聲載道。
學校與智慧資本
作者:朱啟榮2022-01-18
作為學習機構,學校必須發展其核心無形資產之一:為公眾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的智慧資本(Intelligence Capital)。
心聯通──僑鄉文化話江門
作者:邱國光2022-01-17
江門素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目前生活在海外和港澳地區的五邑人竟多達380萬人。全廣東省居於海外的華僑約有2000萬人,江門已佔約1/6,比例頗高;而按不完全統計,每5個香港人,就有1個是祖籍五邑。
走逛西貢山徑之一,最尖最美與最氣勢
作者:蔡國光2022-01-14
春節臨近,吊鐘花開,沿鹿湖郊遊徑、牌額山、大枕蓋北麓等,不宜錯過欣賞吊鐘盛放。山徑之行,遇荒村廢屋,亦可添山友撫今追昔的情懷。
在全方位學習和體驗式學習中 體現價值觀教育
作者:周慧儀2022-01-13
在體驗之中學習,同時亦運用所知所學落實在行為上, 以作更好的實踐與體驗,「知」與「行」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可帶來源源不絕的學習好處。
公祭日風波的折射
作者:劉鴻輝2022-01-12
圍繞公祭日引起的風波,既突顯出教局與學校欠默契,更透視出人心未穩、反動蟄伏。政策上,確立中文的價值是建構身份認同的可行辦法。過程中,可預想必然遇上反彈,但無須忌諱強硬,必要時其他政策需讓路亦在所不惜。
人神共憤的虐兒事件要追究到底
作者:曹啟樂2022-01-11
保護兒童會內的虐待兒童文化已經形成。長期以來關愛文化沒有建立起來,監管制度完全失效,員工的訓練明顯不足,如果這次不是被附近居民揭發的話,這種令人髮指的虐待兒童慘劇不知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仍是街頭教育
作者:陳章華2022-01-10
願我們的孩子都擁有顆善心,而且懂得找出更有智慧的方法去幫助他人,在他們成長的將來,給予社會更多的關注和更好的建設。
尋找已失落的童真
作者:鄒秉恩2022-01-07
不知讀者們你們是否也有機會再翻閱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童話文學著作,重新領悟一下當中附存的童心、童真?
一份不能錯過的禮物──《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作者:倫雅文2022-01-06
故事中小熊一家節日過得簡單而快樂,家庭的和樂,無關節日,是來自失而復得,來自懂得感恩珍惜,來自愛和關懷。
智商、情商和愛商
作者:蔡世鴻2022-01-05
我深信每個小朋友都是獨一無二的,如何提升他們的智商、情商和愛商,需要家長和老師們多花時間,用愛心來澆灌培育。
把香港教育建構成大灣區亮點
作者:黃冬柏2022-01-04
只要善加應用和規劃,香港絕對有能力成為高等學府的領頭羊;只要政策加以配合讓內地一級科研教授往來訪問,加上香港享有的「一國兩制」優勢,香港穩操勝券。
從崎嶇不穩到寬闊平坦的跑道:追蹤在澳洲勇闖幼兒教育路的香港教師個案
作者:余錦明2022-01-03
澳洲對香港人推出的最新移民政策,讓有志在澳洲發展的朋友從崎嶇不穩的跑道走到寬闊平坦的道路。有興趣的香港朋友只要拿出決心,作好心理準備,再加上一些毅力便可以在這條寬闊平坦的道路上行走。
淺談嶺南文化與人文灣區
作者:劉煦元2021-12-31
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保護文化遺產,宣揚人文灣區的世界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具嶺南文化的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活動,均應予以彰顯。
克服家庭教育的難題
作者:彭智華2021-12-30
只要父母給予孩子良好的教導,就能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從出生開始,家庭教育隨時隨地都存在,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深遠。
教學語言政策失敗誰之過
作者:黃家樑2021-12-29
英語教學是「高人一等」形象進一步深入民心,開設中文班屬學校「失敗」的象徵也甚囂塵上,母語教育被徹底「污名化」,淪為次等教育的代名詞。
學童認識時間觀念的方法
作者:彭智華2021-12-28
時間觀念是需要從小就培養的抽象概念,從嬰幼兒階段開始學習就是最佳的時機,從小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健康的「勤勞」價值觀
作者:吳文軒2021-12-24
人生有不同階段,勤勞不可盲目,需要考慮各階段當下自身的不足和發展需要,以恰當定出投入勤勞的程度,做到身心平衡的效果。
「南京大屠殺」早會分享──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作者:徐區懿華2021-12-23
學歷史最重要的,是借前人的經驗,讓我們可以在個人修為、以至國家大事,待人處事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過錯。那麼「南京大屠殺」又跟小學生有何關係呢?
價值觀教育應加入「快樂教育」
作者:梁振威2021-12-22
我們必須讓學生對「快樂」有正確的認識與價值觀。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快樂教育,建構同學對「快樂」正向的價值觀。
看《梅豔芳》談專業
作者:陳玉燕2021-12-21
斯人已逝,然其專業精神令人肅然。電影看畢,當頭捧喝。不禁叩問自我,那一份入行的初心、熱忱仍在嗎?
生源不足的幾個「這不是」
作者:黃冬柏2021-12-20
生源不足就提出縮班殺校,是個短視的資源運用的想法。回望檢視過去本港教育投入與產出的關係,仍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內地國際學校步入寒冬?
作者:曹啟樂2021-12-17
中國教育部2021年3月向包括雙語私立學校在內的學校發出指示,必須安排中國學生接受「全國統一的必修課程」。其實這種加強規管的措施,是針對過往10多年以來外國教育機構在內地開辦學校的失序現象。
「探究作為立場」的教學知識
作者:朱啟榮2021-12-16
「探究作為立場」的想法可能成為未來教師學習的主流,教師學習不再只被理解為個人的專業發展的歷程或成果,而應理解為對學校教育甚至整體社會帶來改革的長期集體項目。
大灣區機遇的鑰匙
作者:邱國光2021-12-15
年輕人對大灣區發展仍裹足不前、欠缺信心,不是在理性上的不認識,而是欠缺一種感情。國民教育的根本在國史教育。同理,要打開大灣區發展的大門,歷史正是一條恰當的鑰匙。
趣味讀成語,飲食有典故
作者:蔡國光2021-12-14
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食材千種萬樣,吃法與煮製方式又各地不同,質樸與優雅,各取所需,各適其適,背後或多或少總有故事,可以養生、學習、生活與情趣共冶一爐。
勤勞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作者:周慧儀2021-12-13
凡是從小就好動勤勞,常參與家務的孩子,長大了多不怕苦,能吃苦,獨立而有主見,能自律自謀,主動上進,樂於助人,辦起事來能幹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