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世紀疫情對我們造成極大的衝擊,但生活仍需繼續,我們要對抗疫情,要接受它帶來的變化,也要將學習與環境結合,令學習變得更有意義。
近日香港染疫數字節節上升,居家工作的新常態又再次出現。香港人已非常熟悉使用Zoom等線上會議程式。如何在線上會議「掛機」的同時,可以讓會議主持人或其他高層對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踏入壬寅虎年,疫情、經濟及世界局勢都產生重大變化,人類要面對怎樣的未來?
今年是「第5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我相信在即將公布的報告書中,一定會提倡網教、發展電子學習平台和引入不同的電子學習評估和數據分析。
1月7日美容業聯盟發起萬人線上吶喊申訴大會。活動中有數十位來自業界的代表和持分者分別講述停業期間帶來的影響及現時所面對困境,理性希望政府盡快與業界會面商討折衷有效方案,讓業界盡快復工。
曾任《信報》總編輯的時事評論員練乙錚,近日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字節跳動旗下短視頻平台TikTok對美國「構成的威脅是真的」,並指中國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擴張軟實力。
疫情下大家也暫停了面授課程,畢業禮改在雲端發生、開課日不再是跟父母說再見的考驗,而是父母排排坐在孩子身旁「陪太子讀書」。到底網上授課是否可以取代面授?尤其對幼兒及其家庭有什麼影響,值得我們深思。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近日受訪時表示,關於微軟收購TikTok一事,可能不是一個恰當的決定,考量中國與TikTok的關係,若微軟想收購TikTok,應放棄其在中國的投資。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主辦的「名家講座」系列,上周應邀主講的嘉賓是中文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梁元生博士,以「學史五十年」為題,網上直播,細說學史之路。
大學生都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不懂自律抗疫?中小學乃至幼稚園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返校上課,為何大學不能將課室重新開放?結果推原因,是抗疫物質匱乏?是大學師生仍怕感染?抑或另有不能明言的理由?
不管線上或線下的商務會議都必須要循規蹈矩進行,不然的話便會秩序大亂,造成訊息混亂、資料外洩等不良局面。
不少老師和學生在疫情下使用網上學習弄得叫苦連天。原來這種技術並不是十全十美,而我們的經驗和技術不足也使我們未能完全掌握這種科技。
停課日久,不少學校都已進行網上教學,甚至是實時互動網上教學,但在運用這些科技的背後,隱含了一些要求。
在日常工作中,學校有沒有與家長和老師建立互信關係?如沒有,這次停課便什麼都做不了,還有,停課環境不斷改變,學校未必能每事應對,偶有不是,便要家長和老師體諒和包容,那是依靠平日建立的良好關係。
3月21日記招會中宣布,中、英文科的口試取消了,筆試將會在4月24日開始。但到4月底時,疫情是否真的受控,DSE是否可以如期進行?若真的受控,防疫的工作是否仍要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