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停課的驚人影響超出了學習範圍。這一代兒童可能會損失總計17萬億美元的終生現值收入──與2020年估計的10萬億美元損失相比大幅上升。學校開放後,應該採取什麼行動讓所有兒童重新投入學習,並趕上進度?
在香港的群體免疫效果尚在逐步加強的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社交限制的風險不大,反而是過一段時間後,當香港人體內的抗體開始減弱時,政府就可能需要推動繼續打針。
中國現時這種抗疫的取態,並非在世上其他地方廣為接受。這會導致中國的一套無法與世界其他地方接軌。硬要堅持這一套做法,就會變成自我孤立。
第5波疫情至今,確診雖比最高峰低,但政府呼籲市民不可掉以輕心,疫情仍有反彈可能性,不能鬆懈。另外又爭取在4月底前,將70歲或以上長者及院舍院友首劑疫苗接種率推到九成以上。
以Omicron已經擴散的廣度與深度,受感染的人數已非香港現有的隔離措施所能應對。現在把這些受感染者都以全民強檢形式檢測出來,只會把香港的防疫系統一下子壓垮,對香港有害無益。
有很多打了疫苗的人都希望早一些確診,甚至有人會話確診如首置,愈早愈好,因為確診之後就好似打了疫苗第4針,再次確診的機會就微乎其微。老實說,我都有多少心郁,希望早日確診。
近期,中國有多個地區同時爆發疫情,大都是與外國接壤或是與外國有航線往來的地區。從這個角度去看,Omicron可能已成功在中國的外防輸入上找到缺口。中國要堵住這個缺口,對付Delta的尺度已不足夠。
本港新增14068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連續3日低於兩萬宗。另外,已接種兩針的死亡率是0.1%,沒有接種的則是2.75%,反映接種疫苗有助減少感染後死亡風險。
到政府準備好作全民檢測時,被檢測出來的確診人數,可能會有100多、200萬,無論現在怎樣去趕建方艙醫院與隔離營都一樣會不敷應用的,最後還不是大部分人仍得留在家中隔離。
形勢發展到某一個階段,中國亦不能堅持清零永遠不變,最終仍得回到「與病毒共存」做法,這才符合生命體共生的大自然環境。
我相信特區政府在3月推出全民強制檢測時,本港疫情已經見頂,屆時只能找出隱藏個案以達至動態清零。
動態清零的策略只適宜在疫情初段推行,但香港的第5波疫情已蔓延至這麼嚴重,那就很難再靠追蹤緊密接觸者去攔截病毒的蔓延。香港現時唯一可以實行而且會有效的是全城禁足。
若默沙東及輝瑞新冠病毒口服藥,分別能在今年3月及5月抵港,政府應積極考慮以居家治療及隔離作為最後手段。
本港新冠病毒單日確診破2萬宗,新增26026宗病例,再創新高,其中只有7宗是輸入個案。第5波疫情至今,累積15萬8683宗確診,大部分病例是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
本港新增17063宗新冠確診個案,當中有17057宗是本地個案,再創單日新高。過去一日多66名確診者死亡,只有8人接種了最少一劑疫苗。
針對第5波疫情的戰爭已經在香港打響。儘管香港在檢測能力、隔離措施和住院方面存在嚴重不足,但前景仍然謹慎樂觀,主要是由於中央政府的堅定和綜合支持,以及全力動員廣東省和深圳市有關部門。
陳肇始透露,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及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正研究向中央提出,要求協助在香港增設抗疫設施,包括但不限於以「方艙醫院」的形式提升本地可接收病人的數量。
本港新增81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4宗輸入,77宗是本地個案,其中15宗源頭不明,62宗與其他個案相關,初步確診為數約70宗。
英國二次大解封是否真的賭對了?疫情會慢慢平息嗎?這些仍然是未知數,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需要學會與病毒長期共存,它將會逐漸成為各種地方性流行病的一種。
本港新增109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其中98宗本地個案,當中5宗源頭不明,24宗是與其他個案有關連,其餘都是逸葵樓相關個案。
本港新增26宗確診,其中25宗是本地個案,10宗與葵涌邨逸葵樓相關,新增初步確診105宗,多涉及逸葵樓。特首林鄭月娥宣布進一步措施,包括馬上在映葵樓實行5天圍封檢測,以及葵涌邨其他樓宇等均須強檢。
本港新增7宗確診個案,其中4宗是本地病例,3宗是輸入個案,以及有少於20宗初步確診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