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巨輪要再次滾動,極需要政府施加強而有力的政策來開啟。因此,就如前文〈把握改革的好時機〉所言,改變的時機已放在面前,現在正是政策分水嶺。
AI及雲端運算的力量,足以改變世界,A股市場明顯已意識到科技之得的另一面可能就是鋰價之失。唯贛鋒鋰業A股成交金額持續大於其H股何止十倍,天齊鋰業A股成交金額更為其H股的40倍,究竟誰主股價話語權?
如任由香港股市交易成本高企,流動性每況愈下,必定弱化股市交易功能,股票估值和定價扭曲,股票價格波動性加大,進而影響投資者信心和資本市場穩定。
表現出眾的股票指數對於美元當前的國際地位居功至偉,如果納斯特指數發生快速深度調整,會如何影響美國的金融和經濟,中國無力給出先例,財長和大銀行家的意見也無非一家之言。
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自10月推出以來,資金大舉交易,上周四交易量及合約張數均破紀錄,隨著ETF推出,本港有望成為離岸A股交易工具橋頭堡。
隨着技術升級,光伏有望成為最便宜電源。在全球爭相奔赴「碳中和」下,光伏產業發展獲得有力政策支持。在全球光伏產業鏈中,A股公司佔據主導地位。
到底是阿里巴巴(9988)的成功及普及,成就了螞蟻,抑或是內地金融發展的不濟,才是螞蟻的成功契機?
近期,將政策憧憬推上如入無人之境,其中一項是有關潛在約25萬億元人民幣投資項目計劃。當年4萬億元短時間推高經濟,今次20多萬億元,難道更為之壯觀,但後遺症更大?
相信港股短期走勢仍取決於疫情發展態勢:如果內地與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達至高峰後穩步回落,港股有望接續去年底以來的反彈行情。
港股上星期累積反彈過千點,後市基本上無謂花時間估算。基本因素而言,根本並不利好股市。
假使百多家H股公司全流通工作順利,似乎下一步就是指向紅籌改革,包括逐步拆解VIE架構,且盡快一併回到內地市場上市,君不見內地近日已有聲音強調,要為紅籌A股上市做準備嗎?
應否抽阿里巴巴?喜歡的話,當然可以。如果將阿里比較騰訊控股的話,就更加應該認購。
現時強美元只是反映環球經濟正處於一個極脆弱的環境,如果各國政府不齊心合作穩定環球經濟走勢,未來的金融市場將會又有一場劇烈波動了。
人民幣只要穩定,外資參與中國市場牽涉的匯率對沖風險或戒心就會有所紓緩,某程度上也增加了他們參與的信心。
市場結構及模式有變,即使港交所未來再收購,對象未必是其他交易所。科技相關公司對交易所產品協同效應,除交易外,更不能忽略是相關配套產品。
今年港股跟貼A股。陸叔覺得今年港股很大機會會破新高,年底A股重上3600點的機會很大,如果A股能破3600點,港股有機會33000點,因為港股有70%以上的股份是中資股。
只要A股市場發展仍然一事無成,國際投資者只要一日對直接參與內地市場欠缺信心,港交所仍然具備極大的剩餘價值。
肖鋼當年烏紗不保,早已說明內地市場的既有矛盾與困局,監管部門、不管是證券監管機構、銀行或保險,要推動市場及監管市場功能同時兼備。
朋友問我怎樣看A股。開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反彈,一方面因為中國放寬銀根,另一方面因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利用貿易談判有突破來刺激股市,但我覺得這些都是短期的興奮劑而已。
陳志武認為,中國沒有出現過金融危機,因為中國沒有出現過真正的金融市場。
環顧目前,既然龍頭行業風光不再,誰來接棒作為中資股招牌行業呢?
基於一個市場的組成,以及好與壞,靠的始終是投資者帶來的資金和企業數目及品種選擇的話,新加坡股市仍然要注定輸給香港。
制度難改,但中國仍具備建立成熟市場誠意,少做違反市場行為,其實已是一種推動。
觀乎近期,不論證監會及港交所對於上市要求的收緊、勒令停牌個案急升及加快要求長期停牌公司除牌等,明顯地見到本港市場淨化工程,矛頭直指細價股,說白一點就是完全要杜絕炒風。
市場夾雜了政治因素,外交角力,從來是沒有可能量化,事到如今,只能夠讚美國挑選的時間相當之準繩而又要命。
單憑A股市場及整體指數的表現,委實看不出市場有什麼重大負面問題,頂多只會說成為資金入市意欲減少,遇上跌市時,常見解釋每每是搬出「去槓桿」三個字。
如A股或中資股純粹是一個炒政策樂園的話,在吸引外資上其實會造成或構成某程度上的掣肘。
港股及A股具備相當高的關連系數,中國好,香港好,股市亦然。
銀行只要維持穩定信貸,即使貸款沒有顯著提升,經濟都沒出現太大異常,這樣的話,某程度上,意味着至少在今年之內,貸款政策絕不會處於擴張式,
新加坡交易所高層打出「沒有中國牌」優勢,並強調他們不是中國,如中國企業企業在港上市,香港證監會是否完全沒有受中國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