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現的變數實在太多,單是一個中國復常,已沖淡原有的經濟悲觀看法。很明顯,近期不論有關利率與經濟前景的課題,最新發展都在在出乎意料之外,與市場認為牢不可破的共識幾乎是兩回事。
結餘有升有跌代表資金流出也流入的自然現象,但今次情況雖未算怪異,但相對上較為獨特。
基於不肯定的因素眾多,1月來預測全年股市走勢,即使有數據作為基礎,但很大程度上也是斷估。個人估計,最少有待3月底業績期完結,市場對盈利前景及預測有所更新之後,方向或資金配置才會較清晰。
聯儲局不再大幅加息絕對是有理由。不過,先要做一個warn down,下星期議息可能仍然會加息,但只是加0.25厘。
美國國債是GDP的125%,非洲只是54.8%,一年利率2023年大概要5%,即1.58萬億美元,是美國國防費用8800億美元的1.8倍,哪裏問題比較大?美國評分機構敢將美國評分降級嗎?
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的脫鈎正成為現實,其中有兩個值得注意的戰略,即「中國+1」與「中國+N」。
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稱,全球正經歷範式轉移,以往成功的經濟模式未必適合當下,而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亦不再返。
美息見頂後,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有機會再度活躍起來。現時,樓價已扭轉之前的跌勢,開始有所反彈。至於能否重拾上升軌,則視乎經濟復常的速度。
俄羅斯富人以為只要不將錢放在美國,其他地方如歐洲、倫敦、瑞士、日本是安全的。事實證明全錯,哪裏都不安全,中國人心知肚明了。
作者認為樓市會升,除利息之外,所有因素都利好樓市,唔會再有業主賤賣,加價封盤已成新常態,估計有不少買家在冇樓睇的情下以開盲盒的心態買樓,出價仲會非常進取。
日本11月通脹續創30年高位,面對全球緊縮貨幣政策的大潮,日央行很難再堅守其超級量寬,加息壓抑通脹只是時間問題。
明年會如何?天曉得!雖然如此,幾個大方面需要留意,這亦對投資市場的資產配置有影響。
近期股債市場同時反彈,惹眾人矚目。內地放寬部分防疫政策令市場預期樂觀,但市場的通脹走勢依然難料,美國終端利率進一步調升,未來市場究竟會如何走勢?
據政府公布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第三季再下跌4.5%,經濟較預期中更差。面對難以吸引外來遊客,美國頻頻加息本港利息上升,企業經營艱難等難關,香港政府與商界如何攜手共助改變現況?
中國在各國的GDP、經濟甚至出現負增長,與匯率貶值的國際形勢下,人民幣的貶值幅度最低,出口與GDP仍能保持穩步增長,與美國相對之下,優劣立見。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本港監管制度與國際接軌,市場有充足流動性、彈性和合適的投資者保障,是亞洲最好的國際金融中心。他期望,今次峰會的分享,能讓投資者更了解和信任香港的市場。
早在2008年金融風暴,有識之士早已警告,寬鬆政策不全有善終,居然死撐了14年。美聯儲加息加遲了一年,加息時速度又太猛,銀行家早已歎生意難做。
業主攞層樓問財務公司借錢,最後債仔沒錢還,物業就會變成銀主盤。銀主盤增加,細價樓亦開始爆煲。
宏觀經濟不是冷氣機,調整溫度後很快見效,貨幣政策有其「又長又多變的滯後影響」,我們今天看到的需求下降,5次加息分別有多少貢獻,只有上帝知道。
戴卓爾1979年上任時的通脹率是13%,2022年新首相繼承的通脹是10%,明年有多高,英國人很快就知道。英國新舊鐵娘子,可以拚一拚!
英國大選將於2024年初或之前舉行,若卓慧思未能帶領英國盡快解決連串內憂外患問題,不排除她會步上一任女首相文翠珊後塵,提早被迫下台,淪為另一位短命首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日(9月26日)發表網誌,表示隨着新增確診數字漸趨平穩,入境防疫措施放寬是「好消息」,香港將「邁向晴天」,呼籲市民各界加速做好復常的各項準備,捕捉經濟恢復帶來的機遇。
因應俄羅斯再中斷天然氣供應,歐盟計劃推出措施,包括壓縮電力需求,價格管制,增加市場流動性,以及考慮暫停電力相關衍生市場交易。據統計,歐洲目前天然氣儲量夠應付今個冬季,但之後又如何?
早前全國政協常委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以及行政會議成員、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任志剛同場出席圓通財經公關顧問有限公司10周年慶祝會,會上兩人就文化及經濟兩方面分享不少個人體會。
美國因通脹問題引致加息壓力大增,豈料本年初發生俄羅斯與烏克蘭發生衝突,導致世界石油及天然氣價格爆升,全球通脹更上一層樓。
西方政治領袖只顧門面的治標,努力加息和補貼,但卻把治本工作抛在腦後。英國首相一而再,再而三前往烏克蘭,繼續支持戰爭。制裁俄羅斯一再加藥,限制俄羅斯人入境。到底西方領袖服務於美國總統,還是自己人民?
解決高通脹,人人要埋單。相比之下,當年引入量化寬鬆措施,一次又一次印錢,所產生的正面作用又是否令到社會中上下階層平均獲分配?
俄烏戰爭引致全球通脹,美國以加息解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美國加息如何令俄烏戰爭雪上加霜。加息又對香港樓市有什麼影響? 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聯儲局擔心的,是通脹成為關鍵字的時間太長,預期揮之不去,人人聚精會神加價加薪,貨幣政策的短痛就會變成長痛,要慢慢地用成本不菲的行動去改變大眾想法。
全球經濟將會是一個三分天下之局──美歐一方,中國加俄羅斯另一方,其他就是中小型經濟體在兩大陣營中游走,爭取自己最大利益。香港要站在哪一方不言而喻,現實如此,對聯匯制做好防禦以至後備方案,肯定絕對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