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對策,只是堅持現在的發展,不變應萬變地應對,並用一帶一路戰略拓展中國金融活動的範圍,只要堅持多三、五年,國際形勢便會大變。
美國的銀行危機令美國商業銀行的總存款在2023年4月12日下跌至17.38萬億美元,即使中國GDP也許比不上美國,但中國商業銀行的存款卻老早超越美國,此次美國的銀行危機,是否會改變投資觀呢?
美國矽谷銀行出事,是管理不善,FRB也是監管不力,第一共和銀行亦是如此。要將問題指責特朗普改革之故,只是藉口。
瑞士政府不接收瑞信,而是把瑞信賣給瑞銀,其中一個考慮可能是因為不希望公眾知道一些敏感資料。這些資料一旦公開,可能會引發更嚴峻的金融危機。
美國銀行爆雷倒閉,全球再面對環球金融風暴,既害人也不利己,美國政府難辭其咎。
美國M2已連跌4個月,似有加速向下之勢,情況甚為罕見。有分析更稱,觀乎過往多年統計,凡M2出現大跌,若非經濟衰退,就是銀行出現了危機。
有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就講過,每當想到增長率不同足以造成生活水平的巨大分別,就難以對其他問題提起興趣了。我於是就跟學生說,這個經濟學者的意見不代表大多數。為什麼?
在美國老白男眼中,日本仍是那個能力低下和未及成年的12歲小孩,日本能夠接受嗎?
美國發動史上最嚴厲的國際制裁,引發通脹、加息、債券價格下跌,結果美國銀行倒閉,骨牌效應去到瑞士,進一步波及德國。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剖析後市如何發展。
金融風暴雖然每次發生的情形都不一樣,但受害人的政治含金量,絕對是決定誰來埋單的關鍵。
當前矽谷銀行倒閉已敲響警鐘,互聯網泡沫爆破事件前車可鑑,引發初創和創投市場潛伏「初創泡沫爆破」風險的隱憂,窒礙創科產業發展。
多間國際銀行破產,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影響深遠。他指出,美國加息導致今次的亂局;瑞信則因違反政治中立影響用戶信心,香港從中可以汲取什麼教訓?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瑞信因為爆發信任危機而被接管,不同投資者的命運不盡相同。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剖析銀行資金來源,以及出事後投資者獲得保障的安排。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勝敗都無損其本國原有條件,只是在當前的全球化下,美國對外伸延和依賴沉重,戰敗會斷絕國外資源的支持和供應鏈崩潰,也缺少持續戰爭和外國戰爭帶來勝利品以紓解美國國內嚴重的結構矛盾。
中國去美元化、搞石油人民幣,相信已下定決心,一場金融戰勢所難免。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國策下,香港的作用無可取代,甚至是獨一無二。從這個角度看,香港金融市場仍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