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界誰是最佳,誰也不知道了。信用評分也反應太慢!禍事不遠,大到不能倒,小也不能倒,美國做到嗎?不能!
金融風暴雖然每次發生的情形都不一樣,但受害人的政治含金量,絕對是決定誰來埋單的關鍵。
當前矽谷銀行倒閉已敲響警鐘,互聯網泡沫爆破事件前車可鑑,引發初創和創投市場潛伏「初創泡沫爆破」風險的隱憂,窒礙創科產業發展。
雷曼兄弟雖名留青史,第一家倒閉的卻是2008年3月17日的貝爾斯登,距離起點11個月。歷史永遠用不同的角度重演。
若說美國這些銀行像雷曼般靠有毒資產過度擴充而爆煲,並不準確,它們的崩潰,原因頗不相同,起碼表面原因是這樣。
開始懷疑歐美金融機構高管究竟懂不懂經濟,duration analysis的知識都俾返大學教授,個個勝利沖昏頭腦。其實他們應該懂,只不過是低息環境持續了太長時間,已經無人再肯相信利息會不斷攀升。
按SVB和Signature Bank的規模,一般不會被視作系統性風險,但美國政府亦明白目下市場虛怯,所以很快出手接管。SVB是事件的火藥引,倒閉原因是典型擠兌。
美國矽谷銀行爆煲,市場憂慮會否引發骨牌效應。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認為,事件起因是美國加息導致債券價格下跌,矽谷銀行賤賣債券帶來巨額虧損。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2021年11月30日是不可忘記的一日,矽谷銀行股價763美元,出事前一天是263美元,一天暴跌65%,然後收市後再下跌60%,最後歸零!投資真難!矽谷銀行當然不是終結篇,問題才開始。
矽谷銀行出事,很大程度上是展現銀行業界最vintage問題。
當美國加息,所有美國銀行都會加息,利息比美債高很多,而且靈活度又大,試問點會有人買美債?現在機會來了,矽谷銀行出事,可能會影響不少美國中小銀行……
美國的矽谷銀行上周五被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成為市場焦點。美國的銀行因財政問題而被接管,其實並不罕見,罕見的是今次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