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中國提「命運共同體」只針對少數周邊國家,但近年提法開始擴展至其他國家,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分析,背後這與中美角力的戰略部署有什麼關係。
中美之爭是全方位、全球性的,美國是動用西方全球的力量來圍堵抑制中國,中國的反制也只能是同樣的全球化、全方位化。
由中國和印尼合作建設的雅加達至萬隆高鐵(雅萬高鐵)周四(9月7日)通車,正在印尼訪問的國務院總理李強,9月6日下午考察了雅萬高鐵,並試乘高鐵列車。
幾個月前,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聯盟也提共建命運共同體。中國與老撾、柬埔寨、緬甸、巴基斯坦亦以命運共同體相許。中國的大國外交,不是如歐美的分而治之,而是以中國來連接世界各國,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進。
中國與中亞5國同意,在重點優先合作領域盡快成立部長級會晤機制,充分發揮各國外交部門作用,研究成立常設秘書處可行性,全方位推動中國─中亞合作機制建設。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布工作報告,強調「人民至上,世界大同」,公報的數字令人類命運共同體更進一步。
耕耘十載,基建狂魔落成多國項目,180多國和組織簽下200餘份合作文件,140國以中國為主要貿易夥伴、中歐班列增加至每年1.6萬列。
沙特先前曾揚言放棄以美元作為石油交易貨幣,習近平在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上便提出,油氣貿易以人民幣結算,決定建立並加強中海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人清楚明白, 美國人卻全被蒙蔽,所以彼此愈來愈看對方不順眼, 西方和偏信西方的人(如台灣綠營)亦如是,內容清晰,不妨紀錄和補充如下,免得日後說不知不明白。
從政策的角度看,香港人的「人心回歸」應該是依循三個階段推進。伴隨着這幾個階段的發展應該是香港人對國家民族的認知不斷提升,進而對國家民族的感情日增,而最後則產生愈來愈強烈的、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港人寄希望於新一屆的特區政府,與及由愛國者組成的治港團隊,能夠在堅守愛國立場的前提下,保持和西方世界互動共融,兼容並包,堅持開放,走全球一體化的道路,為祖國捍衛南大門引進颯颯西風的一扇窗。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周四(4月21日)上午在海南博鰲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題演講,強調各國要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安寧。冷戰思維、霸權主義只會破壞全球和平框架,中方願提出全球安全倡議。
如何洞察世情,需要有一個整體觀點,一個明確立場,一個分析方法。關鍵是要有前瞻性,最近徐是雄教授對中國模式有嶄新的看法,值得港人高度重視。
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美國不應以意識形態劃線和滿足國內部分利益團體的需要,將中國樹立為假想敵。
我的疑問是:掛在大學校園的港獨橫額移去了,但學生要寫關於港獨的學術論文,到底是可以還是不可以?是學術自由的範疇,還是沒有討論空間的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