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由原來的「三來一補」和輕工業為主,經多年努力,近年一躍成為「中國矽谷」。深圳當局的策略取態方面與香港有什麼不同?當中是否有值得香港借鑑之處?
上周五便有多家獨角獸企業及入選「產學研1+計劃」的技術項目,在科大逸夫演藝中心展出,這些部分仍在研發階段;部分已供應市面,本文列舉一些科大校友企業的成功例子。
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一行再度訪華,獲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台辦)主任宋濤接見。台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國民黨籍的趙春山接受訪間時直言,馬英九此行對兩岸關係的實質影響不大,也不會有重大突破。
是次大灣區之旅是滿載而歸,亦將是我與學生進一步認識大灣區的起點。
大中小企業加入編程市場混戰,少不免會因為惡性競爭而出現教育偏差和異化。特別是眾多培訓機構習慣對家長應用「憂慮營銷」、「危機營銷」,普遍誇大編程教育的效用和課程對升學的重要性。
汪滔在科大宿舍製造出飛行控制器的原型後,創辦了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開啟改變世界的創業之路。
「大灣區發展計劃對香港很重要,在我們沒有的產能、工業能力上,給香港一個真正可以跨境的平台。」
我的疑問是:掛在大學校園的港獨橫額移去了,但學生要寫關於港獨的學術論文,到底是可以還是不可以?是學術自由的範疇,還是沒有討論空間的禁區?
在科技上有優勢的企業,可以很快成為行業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