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怎樣重新部署?除外患更有內憂?中東地區那「什葉派之弧」何去何從?一起聽聽資深傳媒人張翠容的分析。
當年區議會的定位,是港英政府逐步推行代議政制的試驗場和起步點。經「完善選舉制度」後,區議會全面「去政治化」,還原了本來「地方行政」的角色,從此區議會不再是踏入政壇的起步點。
陳慧嫻的《千千闕歌》中一句歌詞「可惜即將在各一方」,給人的印象是:你要不贊同國安法無所謂,你要移民遠走他方,誰也不攔你;我們繼續我們原來的生活,繼續享受「這宵美麗」,香港依舊穩定繁榮。
是否大部分選民都於當日前往票站投票?答案肯定不是。因為有關溫馨提示沒有包含有關候選人資料。絕大部分人士對候選人素質、工作經驗、辦事能力等等一無所知。
可以肯定的是,「三會」間選的投票率一定很高,這是新規則的一個重要觀察點。歸根究底,這是一次既有競爭、又注重各方平衡的區議會選舉,關乎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意義重大,每一個市民都應該積極支持、踴躍投票。
如果從冷戰的角度看,美國跟中國的爭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會止息,美國從來沒有放棄利用香港這枚棋子,新選舉制度就是要防止美國繼續在香港施加影響,因而立法會出現「清一色」的愛國愛港力量,又有何不對?
今屆地區直選投票率僅30.2% ,而選委會界別投票率逾98%。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投票率並不值得誇耀,另一方面,地區直選投票率卻符合預期。立刻去片聽聽曾主席如何分析。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表示,無法容許破壞國家利益的人物進入政治制度,是世界各國的底線。「如果有一些人因為不符合愛國者標準,或跌入反中亂港份子而無法競選,導致選舉結果未呈現五光十色亦是無可避免。」
今次台灣四項公投一定爭到你死我活,投票率分分鐘超八成,到時只得三成投票率的香港人完全不敢平視台灣人,但結果出乎意料之外,今次公投投票率只有41%,不是好過香港好多。
2019年出來投票的每100個人,非建制與建制的比例大約是6:4比。看看這0.442數值,就是顯示出非建制與建制的比例其實已收窄到5:4。
投票之日,出行者眾,皆因平時交通費貴,不便成行;如今免費服務,自然想起香港到處是好水好山,所以早上馬蹄聲響,直至月明之時才歸家。
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首次舉行的立法會選舉,12月19日全港10個地方選區共135萬零680名選民投票,總投票率30.2%。無論地區直選投票率抑或當選人都符合選前推測,過程亦大致平順。
特區政府從來沒有提出對選舉投票率有什麼期望,是70%過關?抑或是30%?也許不明言才是聰明。
眾所周知,低投票率一向對依賴「鐵票」的民建聯等建制政黨有利,他們主動催谷投票率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可以預見,即使經過「淨化」,未來的議會仍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利益分歧,以及不同的政治傾向;各個政黨和團體代表不同利益,它們在一系列如土地、稅制、青年、教育、財富分配等議題上,仍然會有不同立場和意見。
我一向唔鍾意政府,但一定會去投票,這是責任,而非是否喜歡香港政府。
單看過去四屆立法會選舉,數據似乎支持「若政府工作做得好、公信力高,民眾無強烈訴求選擇議員監督政府,投票率反而降低」這個說法。但未來有沒有改變?
特首選舉及立法會換屆選舉在即,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發言鼓勵市民投票,落實「愛國者治港」。然而,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指出,特首林鄭月娥的公開言論似乎背道而馳。一齊聽聽主席如何分析。
官方呼籲和催谷投票率的號召力如何?我不排除可能出現官方預期的效果,但也不能排除,官方的推動同樣會幫助或促使市民自行判斷,作出自己的決定。
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剩下不足一個月,曾鈺成認為不論建制或泛民陣營的投票意欲都會下降,加上新制底下,政府要加強傳遞選舉資訊能力。他又認為,在泛民、建制兩派難以相容的情況下,非建制派要當選十分考其說服能力。
這一次因着教協的解散而缺席立法會選舉,這對教育界別眾多候選人的選情,會有什麼影響呢?
這個世界的「謊」言真的太「茂」盛了,遍地播種,落地即可花開結果,不用施肥,不需澆水,就會繁花似錦,迷惑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