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誦讀

中國的教育改革——書法列入中、小學課程
作者:鄧兆鴻2017-05-05
日前與副校長協會30多人到北京交流,參觀了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和北京中學。 北師大實驗小學是直屬北京師範大學,主要為教職員工子弟服務,學校運作管理、運作與北京其他小學有些不同。北師大推出的教育科研、改革教學方案、新理念的引入,均由北師大教授團隊領導,在實驗小學試行,成為北京市以致全國教育改革的先導單位,是區內首批素質教育優質學校。參觀學校時,學生的書法作品到處可見,據知原來是2017年北京全面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誦讀、書法、傳統藝術等元素融入中小學課程教材體系。追溯源起,2013年教育部公佈把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2015年出版了《小學書法基礎教程》,全國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要按照要求,結合地方實際以制訂可行的實施方案。參觀期間經過書法教室,正在學習的是七、八名教師,正在學習篆刻的拓邊款方法。教師們十分投入,筆者看他們的篆刻作品都具相當水平,與他們略談,他們已學了相當時間。書法教室旁是音樂教室,在教室內也見到一疊約二、三十份內容相同的書法練習,署欵的是該教室的音樂老師。可見學校是按計劃邊推行課程邊「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形成以語文教師為主體、專兼職相結合的書法教師隊伍。」以完成教育部文件的要求。   「字乃文章衣冠」成笑話 北京中學是經北京政府批准,於2013年由朝陽區政府創辨的完全中學,四、五年間已打做成北京市重點的STEM示範單位,主理老師是北京市物理特級教師,以「單元主題教學」及「專案學習」等策略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的學習方式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昇學生的靈性與自主管理能力。北京中學也與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般四處多是學生的書法作品,參觀的其中一處是一座四合院,環境清幽雅致,原來這兒是琴、棋、書、畫的教室,導遊的就是書法教室的李明老師,學生在日常學習以外,都要學習中國傳統的詩文、書法、傳統藝術等。教育部指出,書法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橋梁,文字的演變、書法涉及的器材物質,如:紙、筆、墨、硯,甲、竹、金、石,碑銘、尺牘、摩崖、造像都是古代文化生活的一部份,涉及文明制度、禮俗風情,可以貼近前人的文化生活,體察中華文化豐富的內涵。 筆者70年代初教中文科時,也有教授學生書法,每到長周選教唐詩一首,並裁三尺月宮殿紙書寫有關唐詩,學生也用月宮殿紙練習,中文家課就是書法一篇。星期一交書法習作時,都把學生作品貼在班房四周,常被同事取笑入了幡旗八卦陣。時有一家長約見,說他的兒子不需要寫毛筆字,因為他兒子將來接手他的生意,只要會用硬筆簽名便成。我告訴他這是中華傳統文化,他沒接受我的意見,我作了專業的堅持,他兒子還是照常交書法作業。後來轉調了職,我也不教中文了。 電化時代讓書寫轉為可有可無的玩意,書法逐漸被遺忘,「字乃文章衣冠」更屬笑話,但綜觀不同文化的傳意符號,能發展成為視覺藝術,而又變化萬千的,相信只有中國的方塊字。國內把書法課列入中、小學的課程,要求小學低年級初步感受漢字美,小學高年級熟練書寫正楷字,初中階段要臨摹名家書法,高中階段要閱讀篇幅較長的傳統文化經典作品,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書法教育停頓三十多年,斷代情況十分明顯,專業教師嚴重短缺,對書法教育的發展有一定的制約。北京的兩所中、小學已在教師培訓上有一定的開展,若各地能有相若的理念,書法教育將有更長速的發展。但中華文化是否能如期望般發展,則有待時間的見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