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政府以地產商是最大的納稅人,因此也接受了商業由商人運作的錯誤概念,因為商人要謀取最大利益是天公地義之事,結果一定是大資本家有先天優勢,打勝小資本家,小資本家又勝於一般創業人士。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21-02-09
Kris 熱愛文化保育、環境保護、大自然與藝術,探索及關注一個有超過250年歷史的荒廢漁村。曾經有數千居民,現在已大部分荒廢,被大自然吞噬了,有大量塗鴉。最近許多廢屋被重新圍封,是即將重建的跡象。
房地產是香港這百多年來積累起來的財富主要儲存方式,如果房地產價格下跌,足以令香港多年來的財富積累一下子就大幅蒸發。
樓價相對其他資產價格來說,已是不升反跌;只是貨幣的購買力跌得更快,所以用貨幣來表達的樓價並沒有跌。
想不到近年在香港亦有人以一個人的階級出身,來判斷一個人的忠奸,以及是否應成為社會鬥爭的對象。這種取態,並不符合文明社會的普世價值。
地產商收地要依法,設計要依法,建築要依法,賣樓要依法,管業也要依法,條條框框多如牛毛。地產商早已被這些條例馴服到謹小慎微,哪裏還會有氣場行使霸權。
香港社會突然冒出了一股民粹主義思潮,把社會上的種種不幸,都歸咎於無良商人,尤其是地產商。他們為地產商扣了一頂帽子,稱之為地產霸權。
地產商無疑是高地價環境的主要得益者,但高地價環境是政府政策導致,並非地產商自己弄出來。
社會上經常有聲音指地產商囤積居奇,寧願讓手上的土地曬太陽,也不建屋改善港人生活。目的是人為地製造供不應求,以方便抬高樓價。
在宴會中,有人問我點睇香港樓市,我話講大家亦未必會信,香港樓市即將出現大陽春!問我的人當然唔信,佢話過去幾個月,根本沒有內地人在香港買樓,樓市又點會出現大陽春?
財到老細手,一去冇回頭?事實上,市場力量擋不住,即使政府把補貼直接給員工,競爭下薪金會自然調整到一個水平,結果與政府把補貼發給僱主沒分別。
叫咗政府取消所有租約,是政府不願意做,而不是他不為民請命,倘若老施去競選立法會議員,而對手又是建制派的話,老施的勝算很高。
大家千祈唔好以為我睇淡樓市,我的睇法與大多數專家一樣,2020年樓市是平穩,不過,平穩也有幾種不同的演繹方法。
有不少人問我林鄭這份《施政報告》值幾多分,如果是去年的話,我會畀80分,今年我扣10分,只值70分,原因是遲了一年,不過,遲到好過唔到。
退一萬步假如「地產霸權」是年輕人不滿的其中一個因素,我要問的是多年來助長了「地產霸權」的責任又是誰應該來負呢?鬥地主又是否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的良方?
中共批判李嘉誠,劍指地產商,迫使地產建設商會發聲明申冤,同時民建聯提出的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業主的閒置土地來大量興建公屋。這種種發展很自然使人聯想到這是否將要在香港來一場新版的「土改」?
拿地產商祭旗,不會有太多反對聲音,但對當前「止暴制亂」不會有什麼效用,對爭取民心同樣起不了什麼作用,只是政府想顯示自己仍有些作為、希望能「做啲嘢」,如此而已。
純粹估計,內地資金財團獨資,或合資形式奪得機會最大,一方面要予人市場運作如常,更重要在於,這幅地或是標誌本港樓市影響力的交棒轉移。
環顧全球各地,貧富懸殊惡化不是香港獨有,樓價高昂亦是不少大城市的寫照,我們卻不見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社會有如此嚴重的撕裂。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貧富懸殊和樓價高昂理應是香港政府自身的問題。
以李嘉誠為代表的一班地產商,壟斷了香港地產業,造成房價畸高,人民困苦。許多人喊出話來,香港經濟想得救,必須打倒李嘉誠。自今年香港事件以來,這樣的觀點幾成媒體共識,彷佛不罵幾句李嘉誠,就不夠深刻。
我認為,反修例風波的深層次根源不是房屋,而是年輕人對自由和民主的追求。不過,政府能夠重回正軌,收地發展而不怕觸動既定利益,肯定是件有益民生和符合公義的好事。
我認為行政長官必須在下一份施政報告中回應這些深層次問題,例如加快增加房屋供應,即使不能即時解決社會矛盾,卻是治癒香港的第一步。
「安心偷食」可以講的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沒有私隱的年代,傳媒見到這類新聞有市場,就會不斷發掘,好似《發條橙》一樣,直至大家厭倦這類新聞為止,以後,稍有頭面的人行事要小心一些。
蔡宏興期望華懋生意愈做愈大,資產規模擴大,利潤增強,才有能力進一步投入慈善事務,進一步回饋社會,「華懋賺錢,沒有私利,期望社會各界支持華懋發展」。
蔡宏興表示,年輕人投身社會之初,買樓不應是他們第一個目標, 他們應拓闊眼界,吸收知識,力爭上游,提升本身的競爭力,待事業有成後,再考慮買樓,也不為晚。
如果沒有新晉出色評論員出現,唔需要一年,老C就會復出,費事畀我吔文吔武。
筆者作為小市民,看見樓市變到如此瘋狂,只能說:「天要你亡,必先令你瘋狂!」大家同意嗎?
新樓的買家是否最終會是贏家的關鍵就是他們自己,如果供得掂,最終都會是贏家,但如果供唔掂,即使樓市繼續上升,大部分業主都是贏家,他們仍然會是輸家。
5年之後,除了政府可以提供的住宅單位之外,還有不少供應會透過地產商補地價得到,千祈唔好睇小這個供應量,隨時可以達政府提供的一半數目。
不少補地價的事正在進行中,政府一定有相當把握,才會大膽改變公私營比例,財政預算案並沒有提及,或者陳茂波刻意不提及,以免影響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