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3年的社會動盪和疫情摧殘,香港元氣大傷,表面穩定的背後隱藏着一股中產移民潮,及年輕一代的躁動不安。未來5年政府要安定人心,令社會逐步走向和諧,也許需推動幾項大型社會計劃。
「市民眼睛是雪亮的,剛開始時我的分數是整個問責班子中最低,只有30幾分,但離開時有64分。」
林鄭月娥表示既然她這個舊人可以得到市民信任,有長期服務市民經驗的司、局長也可以做得到。
筆者只希望林鄭不要過份勇猛,凡事應以香港穩定為首要任務。
大部分問責官員還是要找公務員出任,可見政治人才在社會上實在十分缺乏。
選拔人才,是任何政府的首要工作。
林鄭選前民望偏低,確須惡補公關工作,使強化施政。
陳國基出任候任特首辦主任,突顯林鄭埋班的困難程度了。
回歸20年,建制就敗在這裡。
陳美齡說:「反正我是白紙一張,無所謂。」
特首和他的治港班子,一共只有不到30人,是完全沒有實權的空心老倌。政策的成敗,端賴掌握人權和財權的政務官員系統是否合作,而對於政策的成敗,政務官員毋須負責,問責的是無權無勇的特首和他那一小撮政治任命官員。他們的主要作用,是制訂政策,然後對外被問責,當靶子。 不單如此,自回歸過渡開始,香港政府便不斷把它的一些功能分出去,成立由政府資助的專責獨立組織,主動分權。 以香港機場管理局為例,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的法定機構,以商業方式獨立營運,並不隸屬民航處。你大概也猜得到,這些獨立王國,幾乎清一色是由前官員管理。特區政府被削出去的權力,同樣操在政務官員手中,他們之上通常有來自各界的管理委員會,但這些人都是聽政務官員的話,走程序的。 治港班子有責無權,政務官員有權無責,這政制設計完全是政務官員的天堂。有趣的是,這明顯荒謬絕倫的安排,卻像皇帝新衣那樣,政務官員能長期封住悠悠眾口,回歸二十年都沒有人指出,還讓大家覺得理所當然。 這樣的一個系統,因為缺乏中央領導,沒有方向感,各部門碎片化,按以往的慣性運作,因循保守。只要影響各部門的日常運作,官僚系統會自發的抗拒,抵消。特首和班子能做的,只是通過財政司司長,於預算中各部門支出增長作不同的微調,很難作任何大的政策改變。如西九故宮博物館類,「好打得」如林鄭,也要繞過這個系統才能成事。 特首左右做人難 香港的最基本問題,是各持份者都只盯住己一畝三分地,不顧大局;就算中央,對香港也只顧其整體短期經濟利益,不惜犧牲這隻生金蛋的鵝的健康,把產業抽空,同時讓利益集團壯大,自己不作為,並容許特區政府不作為,弄到它快要因長期營養不良和失醫病死了。 就算從「長遠打算,充分利用」出發,中央也要下大決心,帶領香港各界,把香港帶出困境。現在看來,中央決心已下,大灣區規劃是一盤大棋。 但是這盤大棋一旦成功起動,首先便一定會把香港目前的利益格局全面打破,會碰到重重障礙,而第一重,將會是政務官。可以想像,他們的共同口號將是維持政治中立,程序公義,保障本土利益,抗拒大陸化。 政務官不用跟你談政治(他們是「中立」的),根據往例,香港公帑不能在境外花,人家怎麼搞一回事,我要走程序,光是這兩條就能把香港自絕於大灣區之外。 到時候,陳方安生的幽靈又會重現:香港要做一個很有特色的國際都會,還是又一個中國城市?並簡單地把兩者對立起來。 不管誰當特首,在這環境中,都會左右做人難。所以最近才有像內地年青學者田飛龍倡議的,中央就根據《基本法》第48條,索性給特首下指令算了。 這是年少氣盛的書生之見,但中央如不大力主導,香港就必然會被既得利益主導,無可避免。 大灣區發展規劃只是一個頂層設計,魔鬼在執行的細節中。中央在香港的同盟軍在哪裡?民建聯嗎?工聯會嗎?它們都是既得利益的一部份。
我們可以從林鄭月娥最終組成的班子透視她的領導能力和中央對她的信任
特首率領的三司十三局,實際上都沒有人事權和財權,完全被政務官員架空了!
《眾新聞》論壇早前舉辦「新特首的香港管治」論壇,並邀請新民黨主席、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四位剖析特首選戰及影響,探討香港未來的發展。
500萬人選舉,爆冷不奇怪,但現在根本沒有可能爆冷。
這樣的組合若有人戲稱為烏合之眾,雖不中亦不遠矣。
願意當醜人的能人,林鄭憑什麼感召他們進她的班子?真有理念和有能力的人,向來都是要中央來徵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