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內媒

北水三寶、內媒與港股生態
作者:駱惠南2017-03-27
本周最牽動港股參與者神經者非北水三寶莫屬。何謂北水三寶?美圖(1357)、IGG(799)與周黑鴨(1458)之謂也。這三隻股份背景各異;有的是中國公司,有的是新加坡公司;上市年份有長有短:IGG早時先在創業板登陸,後轉主板算是有些年月了,其他兩家則還在半新股階段,上市只有幾個月。就經營行業論三者也大異其趣:周黑鴨為傳統食品行業,美圖為新興網上圖片處理,IGG則為手遊。是什麼原因使這三家公司突然同時成為股市寵兒,被譽為北水三寶並炒個天翻地複呢?答案是托深港通的帶攜。3月6日,按照香港和歐美的通常表述方法應該是3月3日收市後,因為恒生指數服務公司對恒生系列指數季度檢討,相應系列指數的成分股增刪後的新計算方法在那天生效。由於深港通中的港股通的可買賣股份名單規定,必須是恒生大型指數,中型指數和小型指數中市值超過50億元者(半年平均)。這樣恒指服務公司改變相關成分股後,深港通中的港股通股份名單隨之變化。按照深交所3月6日發出的通告有23隻港股調入名冊中,另外19家調出,不再是可以買賣的港股。(原來買入的可以繼續通過港股通賣出,但不可再買入)。北水三寶就是在這樣背景下出現命運交匯點而成為三寶的。   內媒認為北水改變了港股生態 在23家加入港股通名單的股份中,目前只有這三家脫頴而出,大幅上升,成交熾熱。內地傳媒以一種不無強國心態,居高臨下的口吻,自嗚得意地評論這三寶的突出表現,說是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改變了港股的生態。改變生態本來是中性辭匯。但內媒接著責怪香港投資者,對內地不瞭解,使大量內地優秀企業在香港股市沒能充分實現其真正投資價值。這樣改變港股生態就包含明顯的褒揚意涵了。與此相對照,港媒在驚訝地見識了內地炒作方式之餘,憂心忡忡地評論道,港股正在加速A股化。把內地股市的炒作方式帶到香港對於中港兩地到底是禍還是福呢?這一趨勢現在大抵只在青萍之末。應該加以認真分析。畢竟即使是加入港股通的23隻家新貴,也只不過三寶稱得上改變了生態,其餘20家依然故我,春風未度。 內媒喜歡任何事情都往國家民族靠,不管合不合理都要彰顯強國意識,高人一等。正是這些話語鼓勵了內地民眾盲目的自大情緒,當他們與外部世界接觸時,這部情緒便轉換為倨傲態度,使人側目。在相當程度上使中國與港臺之間,甚至與周邊國家的民眾帶來不良影響。內地投資者把A股一窩蜂的瘋狂炒作行為模式通過港股通感染到香港,其實對香港、對國家並非好事。尤其與國家當年開通互聯互通的初衷大相徑庭。   互聯互通的初衷 先是滬港通,加上後來的深港通,當年設立的原意是中央政府意圖引入香港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改變A股的生態,使亂糟糟的A股市場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A股市場之混亂在於它一直處於一種完全無法自我完善的市場結構。在這樣的市場結構下,所有市場參與者包括發行人,仲介人和投資人都沒有自律的意識。這樣,A股發行人拼命圈錢,有辦法的或內幕交易,或做莊造市,一般投資者只有充當炮灰的份兒。就是這樣,很多本來有利於穩定市場的設施如指數期貨市場在A股市場變得適得其反。最後近於關門大吉。 上面說的滬港通意圖改變A股生態,指的不是內媒那種炒高一些股份那種生態改變,而是另一層次的生態:投資者結構這種生態。A股之長期處於一種為人詬病的狀態,當然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投資者結構不合理。即A股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從而傾向於短線行為。滬港通與深港通的初衷是要引入在香港的機構投資者進入A股,以改進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從而使A股趨同港股和其它成熟股市,以機構投資者主導市場,促進A股健康發展。   事與願違 在滬港通2014年4月初由李克強總理在『博鰲論壇』宣佈籌備開通後,筆者曾多次為文,認為立意雖好,但難以達到改進A股結構的目標。A股的弱肉強食,關鍵在於中國精英的角色,即通過掌握權力以取得利益。這裏說的權力包括公權力的行政與司法的權力,也包括適用於股市的其他相關權力。總之A股贏家主要是以權力占盡先機,占盡優勢而不是公平竟爭條件下取得的。A股的亂像其實有更深刻的社會形態原因。不是通過引入境外投資機構可以扭轉的。尤其在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背境下,如果境外投資機構,大部分是歐美機構真的通過滬港深港通改變A股生態,豈不引來民族主義的鼓噪。 結果滬港通在越過初期的幽靈列車階段後,今天在中國走資背境下,南下列車搭乘避險之客滾滾而來。但是效果與主事者當時的規劃初衷根本背道而馳。正朝以夏變夷的方向發展。 當然一般投資者對這些制度層面的事無能為力,只有因勢而為,與北水一竟高下。需要注意的是北水來也快去也忽,而且熱點經常轉變,應該短線為主,以快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