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各種內部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日本大概率會成為一個不戰自敗的國家。 玩外交不僅難以復興日本,反而因為和鄰居關係的惡化,促成日本內部情況的進一步惡化。
現在又到了歷史的轉折關頭,看來國民黨高層需要有更加明確的態度,堅持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獨」,共同謀劃兩岸和平統一的方案。
中國會繼續支持被削弱後的俄羅斯嗎?美國會繼續支持被削弱後的以色列嗎?新加坡如何應對潛在的台海衝突?團結統一的歐洲能完全成熟至一個獨立的極嗎?讓我們一起聽聽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看法。
中美交鋒的戰場,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仍會集中於制度之爭,在科技、創新、開放、文化、文明等軟實力上較量。這將會是一場爭取民心、民意的無硝煙戰爭,這方面中國可能要急起直追。
中共大規模軍演,威脅超過1996年飛彈危機,台海危機升溫,美軍卻低調按兵不動。背後原因恐怕是,中美軍力差距正在縮小。
美國官員多次竄台所為何事?其中目的之一,是游說台灣晶片生產商(例如台積電)參與美國總統拜登剛於8月9日簽署的《美國晶片法案》,在美國開設更多晶片生產廠房,聯手遏制中國大陸電子產業發展。
回歸之初,台灣陸委會希望香港可以在兩岸交流中發揮重要中介作用;但到民進黨在2000年上台執政後,台灣就不斷攻擊一國兩制。到香港在2019年發生反修例風波,蔡英文政府更看準機會,稱一國兩制「徹底崩壞」。
不管台海和戰,美國對覬覦其霸業的中國,除非後者以實際行動「釋出善意」,不然雙方「駁火」一分高下,不易避免。
拜登看準了目前北京對邊陲的強硬政策,以及習近平急於實現「中國夢」的心理,只要美國擺出一副干預新疆、香港、台灣的姿態,便能夠觸動北京的神經及龐大的文宣機器,令北京進一步拋棄彈性和務實原則。
美國總統拜登警告,在他任內,中國應預期美國的「激烈競爭」,但不必發生衝突。他表示自從1月20日就任以來,尚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過話,但指兩人過去曾多次見面,他自己很了解習近平。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公布《預防優先次序調查》」2021年報告,將美中兩國因台灣問題爆發衝突列為「第一級風險」,而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觀點的哈佛學者艾利森也撰文指出,拜登上任後的挑戰是避免中美戰爭。
在台灣,前總統馬英九20日參加鐵人三項錦標賽,但媒體仍聚焦他對政局的看法,談到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訪台出席前總統李登輝的追悼會,馬英九表示美方訪台的人階層愈高,情勢就愈緊張。
今年3月是新冠病毒,而未來又會是什麼「病毒」,無人可以預料,全球金融市場的火山大爆發只是時間問題;亞洲亦要面對香港、台海和南海不斷演變的衝突,武力衝突一旦爆發,將徹底摧毀「二戰」之後國際格局和世界。
在美國和全球「去中國化」的逆勢中,中國如何走出被孤立的困境,首先需要防止中美經濟脫鈎,而這需要在內外政策上做到李小龍所說的──打破「把自己束縛及扭曲在別人預想的模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