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冠疫情專題

霍詠強:新加坡抗疫成效為何勝香港?第5波死亡率高 哪些人須要問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9
香港醫療系統崩潰,直接導致收治大混亂。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這段時間新冠確診逝世的病患,無論他們的過世主因是否因為新冠,但收治能力弱、搶救能力不足,醫療系統責任無可推卸。
疫情續放緩 政府針對「一長一幼」調整接種工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8
本港今日新增7685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儘管病毒呈陽性的個案仍然高企,政府已開始更「精準」調整接種工作。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表示,政府在圍封強檢期間,將為未打針的長者及殘疾人士登記安排上門打針。
孔繁毅料逾400萬人感染新冠 林鄭月娥:起碼180萬人中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8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表示,疫情整體趨勢向好,不過社區仍有相當多的感染者,回落速度將會放緩,預計要再過數星期,單日病例才會回落至3位數。
抗疫疲勞可致命,極端措施應稍緩
作者:何濼生2022-03-28
所謂的救命無非只是延長壽命,而抗疫措施若造成市民身心俱疲,又面對巨大的財政壓力時,也同樣會足以使人折壽,原因可以是自殺、他殺或疾病。
疫後發展 政府該積極採用大數據
作者:黃錦輝2022-03-28
由於政府未有直接從電訊營運商獲取移動電話使用數據,以及SIM卡實名制未全面普及,引致特首林鄭月娥口中的大數據欠缺基礎建設發展,無法管控密切接觸鏈。
林冠傑中醫師:推介5款食療固本培元、緩解「長新冠」症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8
林冠傑中醫師認為,「長新冠」症狀反映病人「邪毒未清」,需要固本培元,補肺、固腎、健脾。另外,魚湯常會惹痰困濕,加上港人多脾胃不濟,因此不建議病人喝過多魚湯。
新增8037宗陽性 歐家榮:疫情趨穩 萬勿鬆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7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指出,連續兩日確診數字跌至少於1萬宗是好現象,顯示疫情開始穩定。唯仍有8000多至1萬宗陽性個案,因此沒有條件去放寬任何的社交距離措施。
聶德權:圍封強檢時為未接種長者登記 翌日上門打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7
特首林鄭月娥稱,在本港機場乘搭前往內地及澳門航班的旅客,須接受額外的快速核酸檢測。至於政府則爭取4月底前12歲以上人口第2劑接種率達九成,提高兒童、青少年、長者的接種率。
林鄭月娥:外展隊將赴院舍 為長者接種疫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6
林鄭月娥表示,現時院舍第一針接種率為56%,當局將安排外展醫療隊於未來一個月為已康復長者接種。另外,政府將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全面檢視院舍抗疫能力。
新增10405宗陽性 發現懷疑虛報 已交警方處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5
本港新增10405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連續6日低於15000宗。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表示,如香港疫情控制下來,6至7月基本上可於室外不用戴口罩。
林鄭月娥:4月起向全港派發防疫服務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5
當局計劃於本月30日開展「防疫服務包」包裝工作,隨即派發到全港家庭,目標自4月初起7天內派發,逾300萬家庭將受惠。
新增13074宗陽性 多區污水檢測病毒量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4
本港新增13074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較周三(3月23日)微升,連續6日低於2萬宗。再多一間安老院及兩間殘疾院舍出現疫情,共涉及38名院友和23名職員。
最絕望盈警
作者:胡孟青2022-03-24
經歷自2019年6月以來長達30個月的震盪,期間天星小輪累計虧損超過7000萬元,相當於過去20年利潤的總和,成為負資產,形同被一鋪清袋。這份最慘通告,可謂一字一淚,相信沒有人願見的。
馬後炮
作者:陳景祥2022-03-24
人多好辦事,當前的抗疫工作在在需人,但政府動員能力差,連內地送來的物資也組織不了人手派出去,試問更龐大的全民強檢又怎能推行?下屆政府如果是反林鄭派的人上場,又會否為了顯示前任「不負責任」而硬推?
黃錦輝教授:兩會親身體會內地如何嚴控疫情 經濟穩中求進 科技成果多突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4
中國兩會於3月初落幕。身為政協委員的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親身體會內地如何嚴控疫情以及科技成果大突破。他認為國家的科技投資達到理想效果。至於今屆兩會還有什麼特點?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新增12240宗陽性 再有院舍出現個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3
本港今日新增12240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連續5日低於2萬宗。目前安老院舍共有55%院友已接種疫苗,部分因曾感染未能即時接種疫苗,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期望在4月底安老及社區的長者接種率可達九成。
林鄭月娥:抗疫不是路線之爭 楊潤雄:爭取4月19日逐步復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3
林鄭月娥表示,政府已從多方面支援學校,包括提供防疫物資、防疫抗疫基金為幼稚園、補習學校等提供支援等,涉款30億元。至於復課方面,政府則爭取復活節假期後分批回復課堂;中學文憑試則有望4月22日如期開考。
醫者仁心
作者:張灼祥2022-03-23
醫生為市民打疫苗,延長了診症時間:「姑娘辛苦了,但她們都沒有說什麼。而我,舉手之勞,談不上辛苦。」相對在政府醫院工作的朋友,他的OT(超時工作),更不算什麼。
Omicron令外防輸入的難度大增
作者:施永青2022-03-23
近期,中國有多個地區同時爆發疫情,大都是與外國接壤或是與外國有航線往來的地區。從這個角度去看,Omicron可能已成功在中國的外防輸入上找到缺口。中國要堵住這個缺口,對付Delta的尺度已不足夠。
從一條疫情新聞標題說起
作者:曾國平2022-03-23
我們見識過官員和專家為了達到政策目標,以科學為名的「不告訴你是為了你好」甚至說出「善意謊言」,亦耳聞目睹新舊傳媒為了點擊和訂戶數字,不斷製造恐慌和投大眾所好。這些短視之舉換來的,是長遠的信心崩壞。
棄全民檢測顯「智慧」 不提抗疫戰姿態躺平
作者:阮紀宏2022-03-23
林鄭不再提抗疫戰,估計原因是因為外國輿論不斷說,香港在處置疫情時跟隨內地的做法,是允許中央藉疫情介入香港的「內部事務」,這是林鄭一直以來最忌諱的說法。
新增14152宗陽性 歐家榮:確診數字仍處高位 非大幅回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2
本港新增14152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連續4日低於2萬宗,但仍處高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早前在電台節目中提及,「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將於在本周重新因應感染風險,發出強制檢測通知予有關市民。
改革制度有效調動公務員抗疫
作者:葉劉淑儀2022-03-22
動員公務員抗疫困難重重,源於過時的公務員架構、制度、程序和風氣已經難以應付如今的挑戰。疫情退卻後,政府有必要大刀闊斧推行改革,改變公務員體制內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建立有擔當和具號召力的領導層。
「隔離考試」是否可行
作者:何漢權2022-03-22
除非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每日染疫人數降至雙位數,甚至單位數,又可作別論,這個可能性是舉世渴望,但幾乎不可能了。
與其派錢紓困 不如早日復常
作者:施永青2022-03-22
接觸過Omicron的香港人已愈來愈多,或會出現群體免疫效應。若然屬實,那香港就可以逐步撤銷那些已沒有必須的限制社交措施,讓受影響的行業可以盡快如常營運。
李舜華醫生:冀染疫長者及其家人 善用新冠口服藥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22
科學實證已確認,更有數據顯示藥物能抑壓病毒量,減低年長人士病情惡化甚至死亡的風險。這是對長者的一大喜訊,只希望家人或長者自己不要因為藥物未趕及註冊,就拒絕治療的機會。
新增14068宗陽性 染疫趨勢續向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1
本港新增14068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連續3日低於兩萬宗。另外,已接種兩針的死亡率是0.1%,沒有接種的則是2.75%,反映接種疫苗有助減少感染後死亡風險。
袁國勇教授:協助院舍防疫、長幼盡快接種疫苗 才能更好面對第6波疫情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21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香港難以避免第6波疫情,在疫情稍為緩和當前,需要協助院舍加強防疫措施、呼籲長幼盡快接種疫苗,才能令社會有更多的保護力量。長遠而言,更需要提升醫療系統的軟件、硬件。
4月起取消9國禁飛令 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維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1
鑒於第5波疫情有緩和跡象,港府宣布由4月1日起,取消針對9個國家實施的航班熔斷機制;下月底有望分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另外,吸納醫療專家意見,政府將會暫緩進行全民檢測計劃。
兒童與老人接種疫苗的取捨
作者:梁天卓2022-03-21
如果本地的老人疫苗接種率,能更快在更早時間上升至更高水平,我們或許能夠減少數以千計的死亡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