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前總編輯、時事評論員練乙錚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香港新的民主運動會變得不穩定,像李小龍所說的Be Water,沒有領袖,也沒有名字,卻有韌性和鬥志;規模不大,卻會悄悄地生存下去。
「驚!如果話唔驚,豈不是不能配合官威?做官的就是想大家驚!」這個話題已是街談巷語,我聽了不少市民的心聲,得到一個結論,變成一個故事。
李小龍在大學唸哲學,在功夫方面融匯貫通。雖然並沒有言明受《道德經》啟發,但他的說話及功夫表現,與《道德經》相近,可以拿《道德經》來相提並論。
李小龍的“Be Water”並非停留在表面的戰術和戰鬥型態;其「上善若水」,不能單薄化地僅視之為「善策」,只用來搞手段、搞鬥爭。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筆者介紹幾本分別由新加坡、台灣、日本及英國作家撰寫的書,一窺這些國家或地區如何擺脫「島國思維」,從而取得突破。
反修例運動以來,be water的年輕示威者顯露出令人折服的創意和組織能力。今天的情況是北京除了不出動解放軍之外,其他一步不讓,完全不介意香港人打香港人,是時候我們重新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