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倍提出2020年GDP達到600萬億日圓,最後在2024年6月底,GDP (名義上)達到607萬億日圓,總算在4年半後達成了,通脹已經是3%,日本普通市民要付出代價的。
中國已取消對電動車的津貼,汽車出口已是世界第一,美國汽車在華如何生存?保護主義不會引來報復,總帳要一齊算的。
日本傳媒將自己標籤為「寒酸日本」,30年前的「1億中流」已變成今日的「1億下流」。
俄羅斯富人以為只要不將錢放在美國,其他地方如歐洲、倫敦、瑞士、日本是安全的。事實證明全錯,哪裏都不安全,中國人心知肚明了。
安倍經濟學10年後,日本GDP已縮水20%,人均GDP快和韓國看齊,岸田支持率日低,再不改弦易轍,相信不保。
「安倍經濟學」曾成功地將股市炒起,2022年又面臨崩潰,企業改革只從減少正式員工做起,臨時工已達總勞動力的40%,成為致命利器。
安倍推出安倍經濟學,吹噓3箭,其實只是無限量貨幣寬鬆、加大財政支出和加大軍費而已。但日元從此貶值,貧富懸殊在日本也發生了。
想當年,我這個芝加哥學派訓練出來的學生,就是質疑貨幣政策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更不相信政府大灑金錢可以挽救長遠低迷的經濟。至於結構性改革,涉及的個別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太大了。
這星期的國際大事接連令人喘不過氣。美國考慮取消部分懲罰性關稅,英國首相約翰遜眾叛親離被迫請辭黨魁,安倍晉三被刺身亡等,都表明國際環境依舊風雲變幻。
日本再不是避險天堂,地震風險、核電危機在外資心中不散,又與俄羅斯為敵,北方四島回歸無望,日本鄰國全都是敵人,是日本人民的希望嗎?
2030年,四小龍的人均GDP都會超越日本。日本現在還猛增軍費,所為者何?到2030年GDP只是中國1/ 5,人口只是中國6%,還爭什麼,做個好鄰居,不是更好!
安倍兩任首相,2007年在幹了一年後,以大腸炎請辭,2020年還是用同一理由請辭,但病勢有何惡化,那是13年了。
一個美好的日本,一定是由勤奮進取的國民建設而成。積極的國民精神狀態,和經濟制度息息相關。希望令和世代的日本,能迎來徹底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