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來就是全社會的事。近年來,香港社會表現了很難得的一個方面,不少民間機構和團體都與學校結伴,為學生提供另類學習經歷。環境營造這個計劃,又創造了民間參與教育的又一個方面。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她盡量一星期考察一次地盤,觀察到不少年輕員工都感受到這份使命感,希望大家可以保持熱誠、抱持無論困難多大、任務多重,都要繼續做的「方艙精神」。
我們總會需要與大陸通關,還會跟國際社會通關。大前提當然是高於九成的完整疫苗接種率。然而,我們在防疫工作要成功,應同時注意3個概念:精準防疫、設計思維和戰略行動。
人工智慧不單令整個就業市場轉變,更可能取代很多現時我們所認知的工作。在此情況下,到底下一代要有什麼能力才能立足呢?
一向以來,學者多從教育的角度去探討學校課題。在本文,筆者嘗試從一個頗有影響力的商業管理角度(即「設計思維」),論述通過夥伴協作以促進學校改進的努力。
設計思維的五個標準步驟為:一、具同理心;二、清晰定義;三、創意動腦;四、製造原型;五、充分驗證。
「設計思維」初與工程設計,後漸與其他設計師思考扯上關係。因為各種設計師都應該在工作上不停地創新,持續地產出優秀的創作品才能生存。
Design Thinking設計思維兩天深度課程,讓大家在嚴峻營商環境中創造新天,想出嶄新的賺錢產品或服務。
設計思維看似一套近年新興、不得不學的思維模式,但偏偏設計思考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告訴大家,設計思維其實與生俱來,並非設計師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