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大醫學院

中大發現疫下學生近視發病率大增2.5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30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本港學童的近視發病率達到疫情前的2.5倍,建議孩子在閱讀書本或使用電子產品時,每半小時就要休息一次。
疫下學生壓力上升 長幼同現腸易激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29
中大最新研究指出,香港有30-40萬人確診「腸易激」徵狀,因為心理壓力問題而導致腹部疼痛、便秘或腹瀉症狀,嚴重者會影響日常生活。而這個情況在疫情下有年齡下降趨勢,我們應該如何改善這個情況?
陳家亮院長:中大醫學院由孤兒仔到世界排名40 悉心培育英才以病人利益為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15
灼見名家全新節目《妙手仁心》由湯偉聰醫生及李偉民律師主持,專訪城中名醫,探討時下熱門話題及他們工作的心路歷程。今集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續談中大醫學院由遭人排擠到世界40的感受,以及醫學院獨特之處。
調查:僅1/4未接種疫苗市民願未來半年接種 中大醫學院:須盡快增加接種誘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03
中大醫學院最新調查發現,逾七成香港市民仍未接種新冠疫苗,而未接種疫苗的受訪者中,只有25.1%,即每4人中只有1人表示有意在未來半年接種,政府應盡快改變策略和擴大接種疫苗的誘因。
陳家亮院長:香港腸道研究國際知名 改變腸道細菌怎樣改變命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03
陳家亮院長在這集《妙手仁心》中分享香港腸道研究在國際的地位,如何在腸道細菌這方面令人生改變命運。一起去聽聽陳院長如何分析。
陳家亮院長:管理、行醫、教學、研究、家庭如何平衡?收藏白玉修心養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28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在妙手仁心節目中與兩位主持湯偉聰醫生和李偉民律師,暢談藉收藏白玉來修心養性,如何在管理、行醫、教學、研究和家庭等方面取得平衡。一起聽聽陳院長怎說。
陳家亮院長:香港醫生究竟夠不夠?公私營醫療兩極化如何改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24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在今集《妙手仁心》繼續接受湯偉聰醫生和李偉民律師訪問,政府決定引入外地醫生,究竟香港醫生是否不夠,公私營醫療兩極化應如何改善?一起聽聽陳院長的分析。
陳家亮院長:哪些人才適合讀醫科?聽父母的,還是跟着自己興趣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21
《妙手仁心》湯偉聰醫生和李偉民律師繼續訪問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第一集陳院長講述了當年學醫難辛歲月和如何在聯合醫院上課實習。今集陳家亮院長會告訴你,哪些人才適合讀醫科?
中大開發多功能探針 有望緩解柏金遜病情惡化
作者:編輯精選2021-05-20
治療柏金遜病的主要挑戰之一,是有效檢測和抑制早期MMP3活性,以減輕神經應激和炎症反應。中大研究團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辦法,未來將繼續探討如何落實在臨床治療及擴展應用到其他腦部疾病。
陳家亮院長:難忘在聯合醫院貨櫃上課實習的歲月 中大醫學院艱苦走過40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17
《妙手仁心》湯偉聰醫生和李偉民律師今集訪問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第一集陳院長講述了當年學醫難辛歲月和如何在聯合醫院上課實習。同是出身中大醫學院的湯醫生披露了他們最愛一道家常菜。
中大發現八成新冠康復者會失眠脫髮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18
中大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息息相關。即使患者體內病毒已清除,但其腸道微生態失衡的狀態仍然持續,可能導致一系列長期病徵。
中大研究指鼻紙條採樣較安全簡單 準確度比深喉唾液樣本高
作者:編輯精選2020-12-11
中大醫學院提出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作新冠病毒檢測。這種嶄新的新型冠狀病毒採樣方法準確度高,採樣期間傳播病毒風險低,過程亦較為舒適,不同年齡人士也容易掌握有關技巧,特別適合兒童及長者使用。
中大兩教授榮膺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 盧煜明連續第四年獲選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29
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選出2019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及江培勇教授是名單上唯一來自亞洲學府的學者,盧教授更是連續第四年獲此殊榮。
陳家亮:薪火相傳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20
回憶當年的日子。中大醫學院的消化及肝科創立於1985年,直到沈祖堯教授於1991年從加拿大回港後,才把它打造成為今天蜚聲國際、顯赫有名的團隊。究竟這個傳奇故事的成功原因是什麼?
盧煜明:無創產前診斷
作者:張灼祥2020-10-10
盧煜明牛津畢業,返回香港,1997年在中大醫學院任教,在婦產科有了新發現,找出胎兒DNA與孕婦的關係。
李嘉誠同時捐款4間大學 支持多個科技項目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16
李嘉誠基金會同時向香港大學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教育大學,捐資共1.7億港元,支持科研。李嘉誠在致大學高層的信中又提到「教育是必由之路,一葉輕舟往未來」。
陳家亮:難為了長者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15
不少長者沒有能力自行到政府的指定中心接受檢測,衞生署也沒有足夠人手到過千間院舍為長者抽取鼻咽樣本,這些老人家變成了被遺忘了的群組。
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科學突破獎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11
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剛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可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及多種遺傳病。
中大證新冠嬰孩患者糞便帶病毒 可成隱形傳播者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07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次證實,新冠肺炎患者即使沒有腸胃不適的症狀,其腸道及糞便都發現活躍的新冠病毒。中大醫學院將提供每日高達2000個樣本檢測。
港大錄取4名文憑狀元 中大收2958名優秀生
作者:編輯精選2020-08-13
今年,5名考獲7科5**經JUPAS派位的文憑試狀元,4名獲香港大學取錄,其中3名將入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另一名則獲取錄入讀工學學士課程。
中大研究顯示 約兩成新冠肺炎患者肝臟會受損
作者:編輯精選2020-08-05
中大醫學院研究人員最近完成一項有關新冠肺炎與肝臟受損關連的研究,分析逾1000名本港新冠肺炎患者的數據後,發現其中約兩成人有肝臟受損問題。
中大研發全基因組測序技術 減少懷孕出現流產的機會
作者:編輯精選2020-08-05
慣性流產對希望生育的夫婦造成莫大困擾,有部分個案因醫學技術限制一直無法找到流產原因。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最近的研究,或者可以為這些夫婦帶來希望。
中大醫學院新生白袍典禮
作者:何漢權2019-09-25
近300位醫科新鮮人,聚首中大邵逸夫堂。在莊嚴的典禮上,白袍代表赤子之心,象徵濟世為懷的遠大理想。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從生活中獲取科學靈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7-30
血漿是診斷的寶庫,有很多訊息可以取出來,可以用來做產前檢測。其實無創性產前診斷已經常規化,相信幾年之內癌症方面也能如此,也希望可以證明,香港的技術也可以改變世界上的醫學發展。
你適合讀醫科嗎?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09
你或會問,高材生必定適合讀醫或行醫嗎?我覺得成績好固然是先決因素,畢竟這是關乎性命的學科。我相信先要有醫術,才能談醫德。但同時,適合行醫與否也視乎個人的性格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