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拜登

瘟疫改變歷史
作者:文相濡2020-11-28
表面上樣樣世界第一的美國,竟然是不堪瘟疫一擊,新冠瘟疫改變世界各國領袖的眼光,投射在大陸領袖的舉措,這損害了美國在世界政壇的領導地位,更改變世人對美國或西方式自民主制度的嚮往。
特朗普敗下陣 美中緊張暫緩
作者:丁望2020-11-27
在未來四、五年,美國與紅中燃起戰火的可能性,諒不會很大。西方評論家多評估戰火會最先在南海燃起;我的判斷是:戰火如果燃起,第一個戰場或是台灣海峽。
拜登與特朗普是否殊路同歸?
作者:劉寧榮2020-11-27
如果特朗普反全球化的立場無法吸引美國的企業和製造業回流,拜登的「美國製造」計劃是否也同樣步上其失敗的後塵?
特朗普可否翻盤?
作者:莊太量2020-11-27
甚少有一個總統選舉,選舉完結後,可發還法庭重判,然後重新洗牌,再選一次,基本上是沒可能的。
耶倫姨姨的抉擇
作者:胡孟青2020-11-26
拜登在兩會沒有太大優勢,耶倫要周旋於兩黨,在開支及刺激經濟方案中取得足夠票數,固然是考驗。更大問題是,特朗普四出挑起貿易戰,財長在當中擔當很大角色。
重返正軌的拜登時代:美國能否走出「冷內戰」?
作者:劉寧榮2020-11-26
拜登在華盛頓長達47 年的從政生涯,一直擅長向美國國會山議事廳的另一邊伸出雙手,與對手達成妥協,但如今在美國社會處於分裂和對立時,他將如何開始他在白宮四年的歲月?
徐家健教授:美國重組政府讓中國喘息 北京經濟政策須有新思維《灼見政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5
拜登正式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民主黨上台對中國與香港會有什麼影響?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博士認為,民主黨上台對香港政策影響不大,特朗普下台美國科技公司可以鬆一口氣,面對美國打壓中國要反思經濟。
傅瑩《紐時》撰文前瞻中美關係:競爭合作有可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5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在《紐約時報》撰文,指中美兩國有可能通過解決彼此關切的議題來發展「競爭合作」關係。《紐時》更指傅瑩的文章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關於拜登當選總統的唯一官方聲明」,因此值得刊登。
特朗普讓步 拜登新內閣人選出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4
美國聯邦總務署23日正式確認拜登為2020年總統大選的贏家,並為其團隊提供開啟權力交接的聯邦資金和資源。與此同時,拜登新內閣的部分人選出爐,奧巴馬時代多位官員將掌管國家安全、經濟及外交事務的要職。
RCEP是中國反圍堵的一次突破
作者:施永青2020-11-24
中國與泛太平洋的亞洲與大洋洲國家簽署了RCEP。我相信中國並沒有要求不要讓美國加入,只是美國自己不想加入罷了。
勿把一廂情願當真實
作者:劉銳紹2020-11-24
我總覺得,這種一廂情願的姿態無非出於兩個原因,一是過分投入而不理事實,二是有利益在身而希望改變事實。
從特朗普選情看中共的影響力
作者:程翔2020-11-24
由於中美兩國在經濟上已經密切結合起來(即中共時常樂於掛在口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政治上和意識形態上也就不可避免的培育出一個龐大的親中共勢力集團,從而影響特朗普的選情。
劉兆佳教授:拜登上台新對華政策分析 香港反對派難再勾結外國勢力《灼見政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3
雖然美國仍然未正式公布拜登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教授指出,美國要接受中國崛起,中美關係是既有鬥爭又有合作,由於香港沒損害美國核心利益,美港關係將會改善。一起聽聽劉教授的分析。
明年加薪知多少?
作者:施永青2020-11-23
一般公司,在發花紅的時候,主要考慮的是自己公司的盈利狀況;但在考慮加薪的時候,就不會只考慮自己,而且還要考慮市場的情況與自己行業的競爭形勢。
從特朗普選情看美國的暗黑勢力
作者:程翔2020-11-23
所謂「華盛頓沼澤」,是形容美國首都充滿了根深柢固的利益集團,猶如沼澤中充斥着大鱷般,而正是這些利益集團在主導美國的政治。
天道酬勤予拜登
作者:廖書蘭2020-11-23
美國的拜登實踐了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精髓!只要我們自強不息,立定志向,目標清晰,心無旁騖,鍥而不捨,只要我們心胸寛大,包容難容之事,堅持堅持再堅持,我們就是人生贏家!
朱雲漢:展望後新冠病毒、後特朗普時代全球秩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0
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大學政治學教授朱雲漢教授預計,新冠大流行會加速歷史腳步而非改變歷史,美國領導地位不斷下滑,超級大國之間出現各種摩擦與衝突。
社會趨分化 新聞難自由
作者:施永青2020-11-20
當國家內部分裂到水火不容的時候,傳媒已很難完全中立。各派力量都會借助傳媒進行自己一方的政策宣傳,不肯靠邊的傳媒,只會兩面不討好。
弗里德曼總結美國大選:特朗普幾乎撞死自由女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19
《世界是平的》作者湯瑪士‧弗里德曼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美國總統大選過程驚險:「要不是關鍵州份的數千張選票,這很可能成為美國最後一次選舉了。」他形容特朗普恍似開着大巴士的瘋狂司機,險些撞死自由女神。
從美國大選看傳媒生態
作者:施永青2020-11-19
傳媒各有各的立場,支持一方,排斥另一方,很難再中立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即使在西方所謂的自由世界,傳媒亦會拉幫結派,旗幟鮮明地為某種政治力量作宣傳,以匯聚更多的民眾,作為政黨的政治籌碼。
施永青:拜登將選擇性對付中國 中美打持久戰修好無望《灼見政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18
拜登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應無懸念。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認為,拜登旗幟沒有特朗普那麼鮮明,而拜登正式上任後,美國應會重新加入際組織紓緩矛盾,但民主黨重理念或對中國更不利,中美貿易談判會更經濟掛帥。
艾利森:拜登上台,中美仍難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18
中國「全球化智庫」早前舉辦中國與全球化論壇,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艾利森教授透過視像發言,認為拜登政府若上台,將抛棄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奉行多邊合作,但不會改變「美國利益優先」的理念。
美國大選難分難解
作者:孫明揚2020-11-18
現任總統所得到的支持,遠比選前民調所顯示出,更為深厚及廣泛。他在數個搖擺州份,因為處理郵遞選票需時,初步點票時的遙遙領先地位,旋即被對手於郵遞選票所佔優勢後來趕上,難怪他不甘心敗退。
拜登不可能的任務:第三波疫情、二次衰退、一個撕裂的美國
作者:朱雲漢2020-11-18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眾議院席次卻不增反減。他接下的挑戰十分艱鉅:要在撕裂的國家,控制第三波疫情、力挽經濟,讓各群體都滿意。
美國大選的啟示
作者:袁彌昌2020-11-18
學歷成為了政治光譜內的最重要因素,政治逐漸發展成高學歷的少數與低學歷的多數的對壘,這一點在美國與類似的西方民主國家皆然。
黃錦輝教授:拜登上台將重整科技政策 減輕針對中國吸納精英人才《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17
隨着美國將會換總統,中美緊張關係會否稍有緩和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 認為,中美關係錯綜複雜換總統後仍會明爭暗鬥,而針對中國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政策會改變,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蓬佩奧智囊余茂春:不管誰當總統 對華政策理念難逆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17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首席中國政策和規劃顧問余茂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指出,在中共的行為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美國對華政策理念和方式也沒有改變的理由。他又說,不管誰當總統,他一定按照美國人民的利益來考慮。
林行止:政治掛帥自貿成空 官司連場好戲在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17
林行止認為,如果特朗普獲勝,拜登稱病不出席宣誓儀式,可能性不低;而拜登就任的有關儀典,不見特朗普蹤影,亦非奇事。
美國的分歧已沒法靠投票解決
作者:施永青2020-11-17
民主制度的最大好處是可讓政權以和平的方式進行交接,不必訴諸武力。但以特朗普支持者現時這樣的態度,他們是不會輕易罷休的。
特朗普的證據是等拜登拿出
作者:湯文亮2020-11-17
有老友話,以拜登之弱,特朗普基本上躺着也會贏,究竟點解會輸?我相信連特朗普自己都不知道,佢話拜登舞弊,有晒證據,但又拿不出證據出來。我認為特朗普是敗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