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教父雷賢達為我們展望甲辰龍年的經濟金融趨勢。他表示,香港股市從來都要靠外資撐場,唯上市公司質素轉差,非本港層面能解決。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我話根據老友的遭遇,最好買那些由「敗家仔」打理的公司,當他們的私人投資有巨額虧損,就會考慮賣公司資產派給股東,他自己當然佔大份,其他股東都有着數,而股價亦會飈升。
整體而言,併購基金除了在90年代末因為垃圾債小型爆煲之外,其本上有不俗,甚至可以説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回報。這解釋了為何機構大戶在私募的配置中,併購向來是大頭。
如你是想以讀書為投資的話,切記不要在人生中後期去讀,除非你終身學習。
筆者無意吹噓iBond,以2厘最低派息看,數字上亦並非太吸引。不過,投資者不要忘記的是,今次推出新一批通脹掛鈎債券,以環球宏觀環境而言,絕對是利率最低的一次。
相比內地國債,離岸市場高息內房債其實更有趣。從回報而言,大部分動輒6厘以上,負債比率就驚人,但對於在港上市的內房企業而言,債券違約卻是絕無僅有。
從青年角度看,往大灣區參與義工活動,可給予他們機會將助人精神擴展到其他地區,並讓他們在內地增廣見聞及加強人脈資本,值得支持。
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性格、愛好、背景與經歷,所以別複製他人的成功教子經驗,特別是對孩子教育的投資經驗,不要盲目的跟從。怎樣才能以最低的教育投資,獲得最大的回報?
職業生涯後期的投資表現遠遠比早年重要得多。如果人到老年不懂得防守,還像年輕時一樣勇武投資,卻不幸遇上股災,結果會是災難性。
年金或逆按揭等,當然不是為扶貧而來,充其量為照顧有閒錢退休人士,但似乎遠低估他們理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