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死亡之科

中文科文憑試有何難
作者:楊志光2022-06-09
文憑試中文科試題設計及評核要測驗考生的文學素養,先決條件是主理考試的人有一定的文學素養,而這正是問題的根源。評核的標準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主事者的思想和文學素養。到底他們有沒有文學修養?
伯樂的幸福——要牢記學生作品,如同牢記名家之作
作者:胡燕青2018-01-01
我脫下羊毛圍巾,從馬路的對面 向熟悉而高大的你快樂地揮手 是的,只要你按時開花 我就感到溫暖
俯仰天地 恒念瑰寶——談中文的生命力與斷層危機
作者:胡燕青2017-12-25
中唐詩人白居易生活的年代距今1,200多年,但「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仍清楚明白而詩意盎然,他這五絕「便條」(或WhatsApp短訊)〈問劉十九〉大家都能讀得懂。
楊潤雄:為青年提供多元出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1-02
楊潤雄期望,未來社會在討論教育議題時會回歸理性,有信心新政府能做到廣集民意,推行受市民歡迎的教育政策。
作為範文,同學的佳作比名家的更有教學功能
作者:胡燕青2017-01-25
我有這樣的經驗:過了一段日子,他們或會忘記大師的作品,但同學的佳作,大家必定記得。
寫評語的竅門——評改作文的第二種改革(下)
作者:胡燕青2016-11-23
如何稱讚才沒有水分?如何指出錯誤而得學生接受?
切勿專注於學生的語文錯誤——評改作文的第二種改革(上)
作者:胡燕青2016-10-22
寫作練習,是要讓學生在不同的階段自覺能夠寫作,漸漸看見自己的進步,卻絕不是用來暴露他們之不逮或增強他們的無力感。假如你的父母或上司長年累月向你提供負能量,你還有心情做好你的工作嗎?
從評改噩夢中醒來——取消作文命題,只設寫作範圍
作者:胡燕青2016-09-27
希望孩子用上「秋高氣爽」、「金風徐來」等成語來表達他在中文班上學有所成,最後更以「夕陽西下」、「依依不捨」來描述回家的心情——老實說,在一般語文老師的眼中,這才是作文。
語文老師的千古噩夢——改作文
作者:胡燕青2016-09-09
談怎樣教寫作之前,我們得肯定寫作是語文訓練的目標,不是手段;這也就是說,每一篇作品都是目標。讓孩子腦海中形成句子,啟動的邏輯思維和想像力、聯想力和敏覺力,豐富其筆下的文辭,控制其表達的輕重這個過程才是訓練。
課文不能出現「放屁」情節嗎?
作者:胡燕青2016-06-30
當時我很奇怪,我的課文出了什麼亂子呢?原來家長投訴我故事中有一個「放屁」的情節。事隔多年了,如今重新提起,是真的希望我們的中文科課文有點改變。就請大家來評評理吧。
小學語文教材須能牽動孩子感情
作者:胡燕青2016-06-06
問題六:你喜歡哪一首?幾乎所有人回答:第二首。 那你會選哪一首做他們的教材?大部分人回答:第一首。
朗讀鍛煉的不光是嘴巴,還有耳朵和腦袋
作者:胡燕青2016-05-12
小學畢業前,孩子是用耳朵來學習語文的。這種學習,主要用來掌握語言節奏;而節奏,正是好語感的基礎。小孩子學語言,先用耳朵,到他年老了,那些美妙的句子,還會在他腦海裏迴盪。
輕鬆對付孩子最害怕的抄寫和默書
作者:胡燕青2016-04-27
假如老師在課堂上就用了這些方法,爸爸媽媽和孩子在家時就可以一起玩遊戲、閱讀和講故事了。老師們,可行嗎?
發光熒屏,智力危機!
作者:胡燕青2016-04-10
六歲以前,凡有熒屏的東西都對閱讀有害。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暫時安靜就給他一個手機當「奶嘴」用,頭六歲教不好,為時已晚。
死亡之科可以活轉過來嗎?(之三)
作者:胡燕青2016-03-31
認讀和書寫必須脫鈎——否則孩子不但不閱讀、中文差,書法更會醜得像一堆骯髒的蚯蚓。
孩子最愛哪些書?
作者:胡燕青2016-03-21
先說幽默。孩子小時候,每逢說到腳趾臭臭、某人放屁、鼻子變長、耳朵消失等事,莫不興奮大笑。這是自然的,和低級趣味無關,反而他們對身體日漸認識有關。眾動漫大師莫不深諳此理,將這些情節放在作品中,幼童愛看。
「死亡之科」可以活轉過來嗎?(之一)
作者:胡燕青2016-03-08
想孩子的中文好,得由他們幾個月大時開始着手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