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美國新一屆總統即將上任,特朗普開啟2.0關稅戰、中美走上經濟脫鉤的說法備受矚目。關於脫鉤,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認為,中美科技脫鈎將持續約5年後逆轉。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這是一個不同的時代。新的要求並未阻止人們或組織的創新嘗試。大量年輕的民營企業家再次湧現,他們正試圖在新的創新大潮中分得一杯羹。這一次,他們會專注於硬科技創新,通常與數字技術密切相關。
虎年是多事之年,國際局勢動盪不安。《易經》「既濟」卦勸人「思患而預防之」,若既不思患,又預防不了,事情就會「未濟」,結果不能好,這句話用來形容當今國際大事再合適不過。
雖然芯片製造並非本地強項,但香港在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科技研究上卻首屈一指。藉着美芯片法案的機會,香港可以發揮這方面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8月4日至7日的中午,中方在台灣海峽有大規模聯合軍演。這是「圍島三日」的特別行動,試測「封控」能力,即封鎖、控制台島的作戰能力,以期達到震懾力。此舉引起全球關注。
美國選擇精準打擊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力度愈來愈大,目的就是阻止中國在高科技領域超越美國。
外資已持台積電股份90%左右,美國基金股份佔49%,所以美國雖不參與經營,但利潤已分了絕大部分。
中國將在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中扮演愈來愈重要和關鍵的角色。
美國更換總統,令中美中美貿易戰會否給中國有喘息空間?高風諮詢公司創始人、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謝祖墀博士認為,中國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所以受掣肘。
拜登上台後,會盡量推行一些與特朗普不一樣的政策,而不是跟隨特朗普的政策,走既有的路線。
中國為免美國破壞,提出「雙循環」的對策,即在國內經濟循環,並努力維持國內外經濟運轉。前者不難,這也是中國經濟最容易奏效的自救方法;但後者卻困難重重,因為西方世界已把中國崛起視為「必須遏制的趨勢」。
美國芯片制裁不但影響中芯及華為,亦會嚴重影響中國在先進芯片製造技術的發展。
特朗普常自誇,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已在這場與中國的角力中大獲全勝;但全勝的結果卻是美國的GDP在第二季下降了32.9%。中美兩國的處境,究竟誰更惡劣,答案已寫在牆上。
中國的發展策略中,已重視保證即使在較惡劣的國際環境下,經濟也能少受外國的干擾。
全球化發展模式將會有所變化,但仍是世界發展主流;另一方面,本土化回流的趨勢,形成逆全球化浪潮。然而,中國不會被「去中國化」,其在全球的經濟重要性會持續提升,並通過投資、消費和創新引領全球化新進程。
科技及金融戰固然是經濟戰的升級,金融戰是否已經開打及其影響,完全是難以預料,肯定殺傷力相當。至於科技戰,5G之外,華為受影響之後,美國已開始或計劃再向一批內地科技企業動手。
事實上,任何一隻新經濟股,論保持市場的狂熱程度及憧憬,似乎要向特斯拉(TESLA)學習了。
外商會否大批撤離中國,將它們的供應鏈「去中國化」近期備受關注。我們的理解,外商公司的高管對中國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會基於對疫情後全球秩序重構情況的判斷,而絕大部分高管和董事會對此還未有清晰和一致的觀點。
美國若想靠禁售去遏制中國戰略性產品的發展,很可能會弄巧反拙。中國有能力在不少科技領域超越美國。若然如此,勝負便分明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國要突破美國的高科技圍堵,必須正視美國在科研方面的諸多先進理念和做法。
君不見納斯達克再創新高,便是美國政治經濟硬實力獨步天下的最佳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