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網媒

免費《晴報》將轉網媒 9月15日最後出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6
《晴報》將由免費報章全面轉型為網上電子媒體,並將不斷強化健康、娛樂及家庭生活資訊等。據了解,《晴報》的港聞部全員將被遣散,9月14日為最後上班日。
講好香港故事
作者:郭一鳴2022-07-22
新聞界既要維護新聞自由,發揮傳媒監察力,又要重視新聞道德和社會責任,沒有專業精神,便會失去平衡。
「連花清瘟事件」背後真有資本大戰?
作者:霍詠強2022-04-26
借助片面結果吹噓藥效來操控股價,當然是心懷不軌;因為這些中成藥未有針對新冠完成測試就質疑為假藥,卻同樣是別有用心。但是這些圍繞連花清瘟而無限擴大的爭議,的確值得關注,畢竟新冠肺炎是盤史無前例的大生意。
眾新聞宣布周二停運 繼立場後再有網媒停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03
眾新聞於周日(1月2日)宣布將於1月4日(周二)起停止營運,該網站不再更新,直至一段時間後會關閉。
「港警一哥」蕭澤頤專訪──強化全民國安觀念  全力保障選舉安全
作者:編輯精選2021-08-05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接受內地傳媒專訪時指出,上任的首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然後才是保持警隊內的溝通與保護同事,希望用一個剛柔並濟、恩威並施的方法去履行職責。
新聞自由的測試
作者:梁天卓2021-06-29
26年前,回歸前夕下的香港可以容下《蘋果》和《文匯》、《大公》,新聞自由令報業百花齊放;26年後,國安法之下香港還有沒有新聞自由容得下守法但礙眼的紙媒和網媒?
深圳式的指導價會出現在香港嗎?
作者:施永青2021-02-25
我基本上認同,政府除了要維護市場的自由度之外,亦有責任照顧民生及避免金融泡沫。
打壓傳媒 難壓民心
作者:劉銳紹2020-09-29
聽不到外界的聲音,就不知外面發生什麼事?外面的人在想什麼?這種情況對執政者是最危險的。
面對挑戰,am730如何走下去?
作者:施永青2018-04-26
只要我們能夠把以上的環節認真地貫徹落實,無論是做網媒還是做傳統媒體,都是會取得成效的。am730一定要活下去。
這是傳媒業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
作者:陳景祥2017-06-22
資本主義社會老闆話事,他控制下的媒體立場當然可以隨自己喜好。
大行研究報告的產品化趨勢
作者:胡孟青2017-04-13
大行報告似是呼風喚雨,對市況、股份有點石成金之效,但這情況往往僅在股市交投暢旺、市場資金風險胃納稍為提升時才偶爾出現。君不見,一旦股市買賣兩閒,投資者無意加倉的話,大行的股份推介,很多時都毫無效力可言。 投資銀行研究報告對市場影響漸低已是行業趨勢。當主動基金式微,ETF抬頭,反映更多投資者只顧賭指數,股份分析重要性無形中下降。全球資訊泛濫,網媒冒起造就更多來歷不明專家成為真正「專家」,他們有時運用反主流分析框架,往往大有市場。最後,投行沿用多時的研究部經費模式備受監管掣肘,由以往屬於給予客戶一站式服務的一部分,愈來愈有自負盈虧壓力,投行研究部遂變成一盤難有盈利能力的生意。 研究部資源或減少 《金融時報》報道全球經紀行及大型金融機構寄發出的研究報告電郵,每周有4萬個,惟真正獲接收者開啟及閱讀的最多5%,換句話說,每周有九成半研究報告是形同自製廢物,真是可憐分析員一番心血。研究部幾乎是毫無盈利能力可言,但作為投行,研究報告又是不可分割的市場推廣。頗多原本名不經傳的投資機構最初靠研究部,憑精闢觀點一炮而紅。但監管是一大障礙,股市成交及市場交易模式之變,業界料全年金融機構花於研究部開支,由每年約160億美元逐年錄雙位數跌幅。問題更糟、更為營運模式響警號的是,歐洲監管當局很快實施新規定,變相引入用者自付模式,研究部所獲營運經費不能靠來自客戶佣金中撥出補貼,即投行報告變相被界定為可銷售產品,而再不是半賣半送。 新規定只適用於歐洲,惟全球市場連貫性及大型機構跨國業務覆蓋,即使美資大行向歐洲客戶提供服務同要遵守。用者自付模式關係,大行報告由變相公共資源而漸難獲取。有大行改用發放模式,每次按要求向客戶發出一次性密碼供細閱報告,計算顧客佔用資源及服務作為將來收費統計,有基金大戶索性另組研究部門。對投行研究部來說,很多已在報告題材、格式等創新,適應將來用者自付模式,該等創新模式包括更多運用大數據、甚至聘用心理學專家,掌握讀者喜好。研究報告產品化,自負盈虧模式對報告質素影響難料。作為大機構內豬頭骨一部分,除非市況續好景,否則研究部所獲或資源不斷減少,造就的將會是更多獨立研究機構的出現。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
專訪作家張倩儀(下)——寫書,不是為了一時潮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11-26
「追求知識其實很悶。大家都覺得時常拿起書來做學問,很奇怪。」張倩儀幽幽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