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緬甸軍方發動政變以來,內戰大爆發,軍政府殘酷鎮壓異議人士,至今已造成逾4500人死亡、2.6萬人被捕、上百萬人流離失所。有緬甸人質問國際媒體為何只關注加沙,對緬甸嚴峻的人權情況不聞不問。
為什麼人們經常說政治歸政治,文藝歸文藝,法律歸法律,社會歸社會,各有所能,但現實中卻經常混淆不清,甚至扭作一團?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強調以東盟為中心解決緬甸危機方法,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東盟究竟如何幫助改變緬甸軍方想法。可是,不作為則使得中國陷入極度被動,反而會導致緬甸公眾排華。
緬甸形勢為什麼突然惡化?細看示威近日的演變,令人懷疑是否美國把駐港澳總領事館指揮反修例運動的人員調往緬甸,策動又一場的顏色革命?
緬甸政變自2月初迄今仍未平息,中美兩國究竟是否為背後主導勢力謠言紛紛,東南亞議題專家、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前系主任鄭赤琰教授詳盡剖析緬甸軍事政變的緣由及緬甸民主制度的未來。
緬甸突然發生軍事政變背後是否有什麼原因?東南亞政治專家的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前系主任鄭赤琰教授認為,很大可能與美國的顏色革命有關。
香港新聞勝於英美之處在於題材國際化,不像英美那樣囿於本地新聞,這反映港人比起英美大多數人更關心世界。但香港所得的國際訊息也還是由英美主流媒體所壟斷。
此一軍事政變,幕後不論有否中國興風作浪,緬甸國內的局勢複雜,是主要原因。
緬甸的政變,是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全球外交政策的第一張考卷。
到目前為止,此緬甸軍方發動不流血政變應該是緬甸國內軍方的奪權行動,無證據顯示由美中任何一個大國幕後策動。
緬甸軍方2月1日發動政變,扣押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等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高層後,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聲明譴責緬甸軍方,警告會採取制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表示,中方希望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
緬甸發生政變,美國和西方陣營必須分心關注緬甸局勢,將會分散針對中國的壓力。如果形勢發展到西方陣營需要動武的話,中國就更開心了。
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扣押了該國國務資政領昂山素姬及總統溫敏,以及去年11月大選中獲勝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的主要領袖。緬甸軍方發言人周一(1日)宣布軍隊總司令敏昂萊接管國家,並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
「緬甸有兩個昂山素姬,2015年大選前的和2015大選後的,而我們在海牙看到的是後者。」
媒體的報道,只是搖旗吶喊,西方國家領袖的褒獎,才是把昂山素姬捧上天的真正推手。
牛津PPE課程兼具「神科」的地位及與時並進的職業訓練元素,因此由成立至今,牛津PPE畢業生都在英國乃至全球政壇叱咤風雲: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前英國首相卡梅倫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
緬甸民間大多數人為口奔馳,熱衷於搞政治的並不多。以為由人民選出來的政府,當然可以解決人民需要面對的難題。但很多舊政府沒法解決的問題,新政府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解決。
緬甸羅興亞人危機的最大威脅,不是羅興亞人的人道主義問題,而是地方武裝勢力與回教極端主義結合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