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至17世紀藝術流派的演變與畫技的發展,後人如何站在前人肩膀上進步?當時差不多所有畫家都畫過聖母,對自己有要求的畫家,會不斷探索,不斷挑戰自己,嘗試新的技法,開創新的構圖。
卡拉瓦喬是一個只可以忠於自己的人,堅不迎合主流,以為教會內還有部分派別真正相信服務貧苦大眾就是侍奉主,會理解支持他的畫風。
《酒神與阿利阿德妮》這幅畫非常有動感。這麼多人物,每個人好像都在動,最厲害的是中間那個男人飛身下車,好像我們看視頻按下「暫停」掣,把視像定格凝住,他就停留在畫面半空了。
杜勒一生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見證歐洲從封建走向現代,推動多種藝術與商業創新。他的一生,就是這個革命性大時代的縮影。
上文跟大家簡略介紹了伊森海姆祭壇畫的社會背景與功能,跟三層畫面的大約內容。因每一層畫面豐富,本文跟大家逐層細看這一組「日耳曼的西斯汀教堂」畫。
三位文藝復興大師各擅勝場,達文西代表智力美,米高安哲羅代表情感美,拉斐爾代表感官之美。光選美感,拉斐爾肯定勝出。
拉斐爾的名畫《西斯汀聖母》曾流落莫斯科,期間影響了無數前蘇聯文人與藝術家,啟發了好幾幅前蘇聯國家如白俄羅斯畫家創作的名畫。
拉斐爾的《西斯汀聖母》對後世藝術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大家可能較少看到這幅畫,但肯定看過裏面的兩位小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