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學習易經八字、紫微斗數、風水等術數,每種術數都有一些「規律」,有不少人認為這些都是無稽之談,毫不科學。這些人的說法,大部分只因為他們對某宗教的偏執及迷信科學的偏見,顯出他們的無知。
今天懂天星又懂風水的「大師」寥寥可數,中國天星七政四餘漸趨式微,不少年輕人反而對較簡單的西洋占星趨之若鶩,為什麼?
看月食是本港天文發燒友的一些大事,但從術數角度,一個地方出現日食或月食,是代表當地會出現一些災變之象。
香港科學館10月29日起舉行「2021邵逸夫獎展覽」,介紹今屆邵逸夫獎得獎者及其傑出貢獻,深入淺出地闡述相關學術領域的基礎科學知識,展期至明年1月5日,公眾可免費入場參觀。
近日火星非常忙碌,它正在迎接3個地球訪客,是阿聯酋、中國及美國的3艘飛船,未來幾個月將會天文熱議。
為《三字經》注釋的作者經年歷代都有許多。以現代教育管理看,可知《三字經》內容包羅萬有,可謂一「百科全書」。筆者嘗以和讀者詳細分析內容。
貴州有幸,人民有福,國家有譽,讓外人又一次竊竊私語,五味紛陳,卻是國人振奮的「天鍋」,終在南仁東先生有生之年拔地而立。中國的天文學綜合發展,再跨越新一頁。
我們在尊敬和懷念霍金之時,也應同時思考為什麼他生長的國度會重視他這樣一個研究天文、宇宙的理論物理學家,而我們香港卻會嫌學生太少和「浪費資源」而把大學的天文主修砍掉?
人處衰亂之世,或自處在艱難困苦的境遇中,對於生命的悲觀和生存前途的意義和價值之懷疑,便油然生起。
可否將數學當作半科修讀,讓有志修讀數學的人可以真正修讀附加數學呢?
各大學和學生陷於短視,丟掉學術觀和世界觀,視大學如職業學校,長遠下去香港只會繼續沈淪。
如果科學什麼都知曉,那科學就沒有發明和發現,科學就是對萬事萬物的探知探索,才會有發明和發現。很多人都會執信科學,認為不科學的就是迷信,如果宇宙有100分的話,科學最多值40分,反過來說,執信科學的,又怎麼能以40分去企圖解釋100分,其實這就是迷信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