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橋叔在1967年左派暴動時,曾在新蒲崗採訪時被激烈的左派人士圍毆。他說,他一般不會厭惡左派的人,他厭惡的是當年左派的盲目和暴力,以及那種不可理喻的鬥爭思維。這是行動的內在根源,他們自己也難以駕馭。
被行內尊稱為「橋叔」的陳橋,1956年加入《英文虎報》,3年後轉往《南華早報》任職攝記,直到1987年退休。作為攝影記者,陳橋見證香港大小事件,其攝影作品,曾獲6項世界新聞圖片榮譽獎。
《南華早報》是香港至今依然䇄立的最長壽報紙,但比在1974停刊的《德臣西報》還差9年,要活到2032年才能取代《德臣西報》進佔歷史一哥地位。
因應工業4.0、數碼轉型、新冠疫情和國際地緣政治變化帶來的營商壓力,許多行業均需變革核心業務,擁抱敏捷轉型,以適應市場及經營環境的急劇轉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國防工業出版社早前出版《太空軍事運用戰略構想》,反映中國軍方務實地認為我國太空力量總體實力相比美國、俄羅斯等太空強國還處於追趕階段。我們的太空資產正在面臨什麼威脅?
美籍印度裔的資深傳媒人褚簡寧(Michael Chugani)辭任無線電視明珠台的時事節目「清心直說」(Straight Talk)主持,並停寫《南華早報》、《信報》專欄。
曾任CNN駐北京分社社長齊邁可(Mike Chinoy)回顧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北愛爾蘭少數激進派發動的恐怖主義浪潮,警告香港的示威亦有類似的開端和武力升級情況。
美國《財富》雜誌亞洲編輯Clay Chandler近日發表評論文章,引述《南華早報》一篇報道指,觀察到參與6月9日遊行的市民大多深諳警方可能使用的科技追蹤手法,懂得有組織且巧妙地隱藏行蹤。
上星期出席了由港京扶輪社及何東中學主辦的職業博覽,從我的觀察中,相信到場參加的同學,都是一些對自己未來抱有夢想的學生,他們給我的感覺是充滿活力和態度積極,亦讓我感受到一股新希望。
郭鶴年形容自己完成《南華早報》的交易後的感覺:「掃一下眉頭,舒一口氣回答道:『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