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自身的學習經歷中,我對中國歷史這門科目可說又愛又恨,愛的是覺得自己應該要多加認識,恨的是總是治亂興衰重重複複沉悶之極,令人提不起勁去了解。
據教聯會消息,選委界議員劉智鵬2月15日(周三)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中國歷史列為高中必修科目」不擬具立法效力的議員議案,經管浩鳴議員提出修正案「將中國歷史列為整個中學階段的必須學習經歷」後通過。
中史科必修議題廣為社會討論,何漢權校長與黃靜雯校長對談,討論中史科成為必修科會否加重學生負擔。一起聽聽他們的分享。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2022」暨「全港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周六(1月7日)假香港大學王賡武講堂舉辦頒獎典禮,本屆共有兩名青年史學家獲獎。
過往通識教育年代,學校經常通過新聞、紀錄片、資訊網站等不同媒體向學生介紹時事包括國家發展情況,這些做法對中學生而言效果未必理想。
中國歷史科應否「一條龍」必修仍未有定案。何漢權校長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不斷圍堵中國,學生要知道國情就更加要了解國家的歷史,所以中史要成為一條龍必修科。
初中習史3年上高中,中史科被編進選修之列,理科生走入高中,自此,便與中史科絕緣,不知唐宋元明清民國是自然不過,殊甚可惜。從初中中史獨立必修科設定看,不能無頭無尾。
沒糾正英殖的隱諱流弊,沒將該批評的昭示,甚至連該說好的中國故事,也沒教好,哪算符合求真精神?既然作為脊樑柱的理念基礎從開始已歪了,又豈是殺通識一科便能挽狂瀾於既倒?
教育政策既要考慮維持社會穩定,亦要承擔推動政治、社會與經濟的重任。
近日有一個說法,能夠問一個好問題,又能夠為這個問題找尋最佳答案,是本世紀最需要的一項能力。最近在教育界有兩個問題常被提及。
在香港,師生們可以不黨、不私、不賣、不買、不盲,認真研習本國的歷史,相對於台灣與內地要背負沉重的政黨包袱,香港蕞爾小島要承受的壓力是輕省得多。
通識教育和中史科的相關研究、教學、教材,必須尊重事實,讓學生了解真正的歷史,並建立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