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認為董事會是上市公司的決策單位,由董事發揮主導角色及承擔責任是最適合不過,港交所也有發出指引,要求他們按步就班完成ESG報告。
按香港交易所更新後的指引信GL86-16規定,上市申請人須在招股章程的業務部分載列ESG相關事宜。由於招股章程須予整體審視,上市申請人宜考慮是否需要同時在其他部分提及ESG事宜。
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流程是怎樣的?是否一定要明星團隊?金融界人士許永權與專欄作家李偉民大談公司上市原因和流程,以及保薦人的角色和責任。
美國市場對上市申請人的財務要求非常寬鬆,為大量早期的優質科技公司提供靈活、多層次的融資渠道,孕育並推動了偉大科技公司的誕生。若港交所能進一步減少上市財務指標,將有利於吸引更多優質科技公司在港上市。
投資公司本來是個硬核科班的私募投資基金,過往關注的是IT軟硬體和其他高科技公司;但在1990年代中葉後,開始多元化,涉獵成長投資和併購。Lululemon是其中一間對象,但投資人似乎未能參透靜的意味。
踏入2022年,中國經濟、香港股市的走勢如何?兩者如何相互影響?基金教父雷賢達提醒投資者要小心高息債券或借貸,留意新上市企業的業務情況。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過去幾年,太多上市的新股是盈利素質相當一般,新股市場有數量,而無素質。因此,與其說是新股市場改革,倒不如理解為是港交所對幾年前濫批新股的一個自我修正行為吧!
螞蟻被叫停上市當然有螞蟻本身的問題,但疑團仍然在於,出事的螞蟻盈利模式、監管因素等等,理應早被發現,為什麼早不叫停,卻要待完成截止認購、收票才發生?
香港交易所在市場動盪期不僅不能停市,反而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應該維持市場公平、有序和高效的運作,因為愈是這種時候,金融市場對於穩定經濟的作用就愈是重要。
應否抽阿里巴巴?喜歡的話,當然可以。如果將阿里比較騰訊控股的話,就更加應該認購。
去年,沙特政府及王室以估值等各種原因,押後了上市。到了上個月,又因為石油設施被破壞,第二次推遲上市。前後3次話嫁唔嫁,理由不同,但相同之處在於一個字:錢。
不少分析認為,在獨角獸供應太多情況下,即使新經濟大熱,相關公司上市亦不等於會有投資者給面子,尤其去年開始市場更着重的不僅是名氣,而是業務的獨特性及盈利模式。
由交易所提供的幾頁紙資料,基本上可視為調高審批標準後的上市門檻指引,是對於一直批評新股質素欠佳的回應,但是否構成另一輪問題出現,市場亦會有所討論。
香港交易所的目標非常清晰,在保持市場國際化的前提下,期望將香港從內地的融資中心轉變為三個新的中心,分別是內地的全球財富管理中心、領先的離岸風險管理中心,以及內地的全球資產定價中心。
領展上市後,翻新很多原為房委會物業,然後不斷對旗下商舖加租,結果小店承受不了高昂的租金壓力而倒閉。領展忽略社會責任,備受市民批評。
中國企業在香港上市的成本最低。紐約交易所的集資成本最高,而且監管規則最嚴厲和最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