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台灣前50名富豪,身價1580億美元,一年身家漲了90億美元。大陸如何呢?單是首5名富豪,身價是2500億美元,是台灣50大的158%。
中國的互聯網的高速增長期已過,精細化運營時期要求企業降本增效,騰訊和阿里和解,對於依附互聯網的中小企,及至普通消費者來說,都顯然是利好。
入股阿里與騰訊事小,能將民間大數據做到半官方化,既共享,甚至擁有,才是重點所在。
陳一丹接受筆者訪問時解釋獎牌的設計意念:在一丹教育研究獎獎牌上,有一人閒坐在松樹下,靜心思考教育研究,而松樹結滿松籽,象徵研究的豐碩成果。
行業壟斷的既得利益者會遊說政府向創科說「不」是自然的事,文章提到的例子目的在指出,這現像不是香港所獨有。
我自己的概念是,香港若要發展科技,最直接有三張「牌」可以打:引進來、長出來、合起來。
創新創業是有風險的,年青人創業也要有失敗的心理準備。
現在閉上眼睛,隨便扳起手指,中國民營企業和混營企業有多少家富可亂國?
年輕人不一定個個都是化學家,所以創新不一定是研發一個全新的東西,可以是在已有的東西上加工,也是創新。
最終還是要靠年輕人,特別是港澳本地的大量的年輕人,如果他們不理解這種大灣區的這些機會,能做什麼事情?
創新就像熬一鍋湯,你看煲湯第一要好材料,優質材料不完全在鍋裏產生,要在全世界找。
「只有政府搭台出政策,我們企業才能更好地在台上演戲。」
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
騰訊主要創辦人馬化騰:「有時候,其實你什麼都沒有做錯,錯就錯在你太老。我們最早看到 Snapchat,外國13到18歲小孩在用,我們的高管裝了之後覺得好傻好無聊,看不到價值,只投了一點,後來漲得很快……」
這兩年的過程中,如果哪一家公司沒有轉型成功,基本上就出局,即使強大如微軟也不能倖免……這個變化是觸目驚心的,無論是多大的巨人都有可能隨時倒下,倒下之後你一摸它,體溫還是熱的。所以再大的巨人前面的路都是如履薄冰,非常難走。
一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會有很多的爭吵和矛盾,但到最後還是因為互相之間的了解和支持,可能吵完架後第二天又和好,又開始繼續該幹什麼幹什麼。所以我覺得信任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