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陷入越戰沼澤,有論者認為是由於疏忽的決策和錯誤的希望造成的,但有論者卻認為是美國的管治制度已淪為「僵持機器」。這對於理解美國當下的外交政策有什麼作用?中美決戰即將發生?
香港外國記者會地位曾經很超然,不少訪港的外國政要,都樂意應邀到會所演講。近年,這個鬼佬會所卻不斷受到建制派追擊,指其利用外國勢力在香港進行「反中亂港」活動。
拜登政府為了不讓俄烏戰爭發展成「無限戰爭」,只給予了烏克蘭「有限責任」的承諾,並且不讓美國全面介入這場戰爭──這對於慣以軍事行動為主要手段、窮兵黷武的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大突破及睿智的表現。
到了尼克遜,看到遏制中國無效,開始接觸,但從1972年至1978年也花了6年才談判成功。仍然留下沖繩釣魚台問題、台灣問題兩個尾巴,正是為德不卒,美國制度的通病。
美國自己立心不良,圖殘民以自肥,所以才遭到上天懲罰。此之所以,美國的軍力雖強,亦敵不過塔利班的「烏合之眾」。
一樁又一樁的幾百億台幣軍火,跳過正常程序,逐一獲得,來對付白宮主導的兩岸緊張;那真是「善意」換「軍火」的巧妙設計。「美國政府不支持台獨,但我們有強烈的非官方關係。」坎貝爾講得多聰敏。
秦滅六國後,已不能回到以前六國的局面,香港的情况又何嘗不是?這已成為時局演化的一部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故此我們更需具備超越時代的思想高度,才可看破困局。
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認為,中美關係現正處在重要關口,雙方應從歷史中吸取靈感和動力,聚焦合作,管控分歧,為兩國人民福祉、全球經濟復甦、世界和平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新冠疫情爆發後,中美惡鬥勢將加劇;雖然不至於演變成熱戰,但冷戰則無可避免。香港在這種情況下,勢必成為磨心,以後的路一定比以前難行。
當時胡志明是聞名歐亞的革命者、共產國際在亞洲的關鍵人物,同時還是堅定的反對殖民統治的愛國者。這樣一個穿梭於東南亞傳播愛國思想、鼓動革命、謀劃推翻殖民統治的人,是英法殖民政府都嚴加防範和痛恨的人物。
企業號參加了古巴導彈危機的封鎖行動、越戰、沙漠風暴、阿富汗等等戰爭,幾乎是美國近代戰爭史的縮影。